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解密 >

朱元璋曾一度想迁都凤阳,遭到所有人的反对,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凤阳的扶助,采用对口帮扶的办法来开发凤阳

2022-12-09 15:22来源:通历史网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提高自己老家的地位,一度想迁都凤阳,结果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不得已才放弃,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凤阳的扶助,而是想了些办法来对口帮扶凤阳。
 
    凤阳为什么入不了其他人的法眼呢?很简单,凤阳本来就人丁稀少,财富奇缺,经过元末大乱后,这种情形就更加严重了。怎么办呢?朱元璋想到了两个十分简单粗暴的法子来解决问题。
迁都凤阳
    一是将凤阳立为大明的“中都”。虽然不能将明朝的中央政府迁到这里,但朱元璋还是给了凤阳都城的名分,并立之为“中都”。比如明朝的皇室宗亲的监狱——宗人府——就建在这里,直到明朝末年,宗人府都是关押皇亲国戚的所在,后来,南明的明君隆武皇帝就曾经在这里度过了几十年岁月。还有明朝的太学国子学,也在这里办了十几二十年学。
 
    二是迁移江南地区的民众十四万户于凤阳,其中不少都是地主。朱元璋自己说了,“昔汉高祖徙天下富豪于关中,朕初不取,今思之,京师天下根本,乃知事有当然,不得不尔。”这里的京师包括了南京和凤阳。
 
    可是,朱元璋很明显搞错了一件事,汉高祖把天下富豪迁到关中,这些富豪肯定待得住,因为关中本就是天下中枢所在,是当时的超一线大城市,留得住财富和人才。而凤阳要不是出了个朱元璋,估计连地方在哪里,人们都是迷糊的,更不要说长久地待在那里了。
 
    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上面的这种说法。
 
    被迁到凤阳的江南地主,往往非常留恋原来家乡的繁华生活,大多不愿意在凤阳安家。于是,思乡心切的他们常常学早年的朱元璋,扮演乞丐回家乡去扫墓探亲。
 
    不仅如此,他们还编排了一些凤阳花鼓词来恶心朱元璋,发泄对朱元璋强迫他们移民的不满情绪,最著名的这一首估计大家都听过:“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其实,凤阳出了个朱皇帝,无论如何也不会比以前差的,要知道,这里可是大明王朝的“中都”所在啊,再怎么着也不会比其他地方差了,至少那优惠政策的力度是相当给力的。只是,这老朱皇帝得罪了几乎所有的江南地主,被人暗地里指着鼻子骂罢了。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历史解密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