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战争军事 > 将星传奇 >

四平攻坚战林彪因为何事“败”走麦城(2)

2017-10-21 10:41来源:通历史网
 
    3排排长隋祥福纵身跳进地堡的地沟,刚到地沟,迎面摸过来一个敌人,正好吃他一刺刀。他领着一个班冲进暖气管的地道,在黑暗中反复刺杀,他一口气拼倒3个敌人以后挂彩了。指导员刘梅村立刻拿盒子枪换了通信员的步枪和手榴弹,带领突击班进入大楼缺口,这时他才发现这层楼房用一个营的兵力也控制不了,而缺口完全被楼房的“鳖窝”用火力堵死了。手榴弹从两侧洞窗打进来,前面每间楼房的墙角也埋伏着直通底下的“鳖窝”,墙壁挡不住子弹,天花板上同样有冲锋枪向下射击,原来守敌是陈明仁的精锐保卫部队特务团。子弹溅起墙壁的砖粉、灰屑,玻璃碎片崩裂在黑烟里,没有地方可隐蔽身体。勇士们只知向前冲杀,和敌人隔窗拼着手榴弹。一直打到身边只剩两个人,刘指导员仍如四平保卫战时那样顽强地坚持着。那时他两次被炮轰埋在土里,爬出来仍然不离开阵地。全连34个守过四平的战士,现在成了“顽强阻击”连的战斗骨干……(华山:《光荣属于勇士》,载1947年7月15日《东北日报》)
 
    陈明仁为解四平之危,急切要求东北保安司令部派兵增援,他在无线电话中称:“四平工事大部被摧毁,市内已发生紊乱,速派援兵,否则有危险。”杜聿明遂决定调集正规军10个师,分由沈阳和长春两个方向增援四平。东总得悉敌人援兵已经出动,遂决定改取停攻四平,吸引援敌,求得在运动中歼敌的方针。指示攻城部队每晚都组织有力的佯攻,以吸引国民党军增援。同时,准备集中第3纵队,第1、4纵队各两个师及由四平调出的辽吉纵队、第6纵队16师共19个师的兵力,进至昌图及叶赫站地区,担任打援任务。但这时,敌人增援兵力进展很快,已迫近四平,对我造成强大威胁;攻入四平铁路西区的我军与路东敌71军等部形成对峙,我军已消耗很大,很难继续作战。据此,东总于是致电各纵师首长:“我军准备放弃四平”,“各部须利用敌前进中,求得歼敌一部”。
 
    7月1日,我军夏季攻势结束。本日,林彪、罗荣桓电报毛泽东:“四平战斗,自14日总攻开始,至26日经13日激战,我军俘毙伤敌3万余人,我伤亡13,000人。由于敌逐屋逐堡顽抗,后数日敌进行地洞战,在我军进攻时,敌从地洞中逃跑,故战斗后,我伤亡大,而甚难俘获敌人。敌现以9个师向四平增援。我攻城部队已于前晚离开四平。我外围部队昨日已开始打援,但对于敌人具体位置与番号不明,我作战部队员额不充实,而又有轻敌情绪,昨今两日战斗成绩均甚少,但战斗尚在进行中。拟经此战后,即休整补充部队。”在50多天的夏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共歼敌8.2万余人,缴获榴弹炮13门,山炮41门,战防炮40门,迫击炮493门,火箭炮128门,掷弹筒32具,长短枪3.4万余支,轻机枪2,055挺,重机枪428挺,高射机枪3挺,战防枪13支,各种枪弹1,136万余发,炮弹25万余发,手榴弹1.3万枚,电台64部,汽车198辆,马1.2万余匹,收复县城36座,扩大解放区16万平方公里,使东、西、南、北满和冀察热辽解放区连成一片。
 
    但是,夏季攻势中,我军也有损失和教训,特别是四平攻坚战,历时15天,我军付出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仅歼1.7万余人,未能攻克四平城。7月2日,林、罗、刘在给各兵团的电报中总结了这次作战的教训:“四平战斗及此次威远堡以北以东的作战均未打好。有的系因能否胜利的具体条件,缺乏冷静的估计,轻浮急躁攻击,表现有信心有精神的冲动性,而缺乏老练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的系因战斗组织的浮躁潦草,未等待兵力集结,未注意迂回切断,致形成击溃战缴获不多。有的系因分散兵力同时进攻几处敌人,以致对欲攻击之目标,不能形成绝对的优势兵力,因而也就不能对该目标形成包围迂回和充分的重点突破,结果打成得不偿失的击溃战,或成为相持不决消耗力量的不利的战斗。这些未打好的战斗除总部应进行检讨与吸取教训外,我前线的战场指挥机关,也应深刻接受此次教训,进行思想上的理解与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将主力兵团的力量虚耗与下降。”
 
    四平攻坚战结束后,东总还专门召开了主力纵队主官首长、参谋长座谈会,仔细探讨四平攻坚战的经验教训。会议开得很沉闷,谁也不愿多讲话,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气。参谋长刘亚楼望着林彪,林彪脸上没有表情。见此情景,刘亚楼首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夏季攻势形势很好,连续歼敌,节节胜利,最后进攻四平,敌情就不甚了解,甚至连一张四平城市地图也没有。工事怎么样,到底有多少敌人,71军的主力到底被歼了多少,各说不一。老实说,我们当时心里也没有底,就发动了进攻,结果碰了大钉子,打了大莽撞仗。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宋江三打祝家庄,前两次损兵折将,第三次把敌情、道路都弄清楚了,并和内部取得了联系,很快就打下来了。这个故事很值得我们借鉴。”
 
    罗荣桓接着也承担了责任。他说:“我们部队过去比较擅长游击战、运动战,打阵地战没有优势。这回打攻坚战我们更缺乏经验,一些部队以大部队投入,整营整团地密集攻击,队形展不开,火力不易互相支援,结果在敌人密集火网中造成了伤亡严重,这是我们今后要严重注意的大问题。”各纵队司令员们见总部领导敢于承担责任,也都作了发言。有的检讨自己,有的批评别人,有的语气平和,有的也不乏尖刻。林彪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等大家都发泄得差不多了,林彪终于站起身来,慢条斯理地说:“不要你们负责,四平没打下来,责任完全在我……”不管林彪说的是不是心里话,四平攻坚战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林彪作为直接决策者,当然不能推脱责任。
 
    据一些战役亲历者的回忆,在四平攻坚战的兵力部署上,当时第7纵队司令员邓华曾提出过建议,他认为,我军只以两个纵队攻四平,与敌兵力对比优势不大,因而把握不大;如能用3个纵队拿下四平是有把握的。他还根据侦察的情报,详细分析了四平守敌兵力、火力、工事构成等情况。指出四平守敌兵力并非总部判断的只有71军的88师的1.8万人,45师已退守四平,并有保安部队共约2万余人。刘亚楼认为邓华的看法很有价值,迅速找到林彪商量。林彪在昏黄的灯光下看着邓华的建议电报,沉默了半天,却语气低沉地说:“我看没有必要再增加一个纵队。”
 
    林彪说完,闭上眼睛在炕上养神。在战略战术决策方面,林彪总是有自己的主见。后来的事实证明,林彪没有能采用这个建议,确是个很大的失误。四平攻坚战开始时,林彪被夏季攻势第一阶段的胜利鼓舞着,情绪一直不错。当四平已经大半在我军手里时,谁也不再怀疑胜利者是东北民主联军。新华社关于四平攻坚战的捷报传向各战略区。华东野战军的陈毅得到这个消息,把贺电都发来了。但是,林彪忽略了一个事实,在四平守敌中指挥作战的是同林彪同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陈明仁,这个人熟悉兵法,深懂韬略。他不仅对守城有经验,对巷战也有高招。当民主联军向铁路天桥发起猛烈的进攻做攻四平的最后一搏时,陈明仁让他的部队趴在过街天桥上,往街道上撒黄豆,使冲过来的解放军官兵纷纷滑倒,陈明仁的部队则在街道两旁的楼房里伸出黑洞洞的枪口猛烈射击,使我军伤亡很大。
 
    双方打成胶着僵局。也许胜利就在再坚持一下的毅力之中。“再坚持一两天,战局就会朝我方有利的方向转化。”刘亚楼这样说。林彪反问:“如果一两天内拿不下四平呢?”刘亚楼说:“敌人虽然有援兵,但他们都被我军围城打援搞怕了,行动肯定迟疑。我军完全有足够的时间给四平守敌最后一击。”“拿不下四平,全军就将陷于被动,趁敌人未合围前,快撤!”一向处事慎重小心的林彪这次又是走为上策。这一撤,再次救了陈明仁的命。蒋介石得知四平解放军撤退的消息十分高兴,先后授予陈明仁、周福成、廖耀湘等高级将领及有功官兵青天白日勋章和云麾勋章,并特电陈明仁:
 
    明仁将军吾兄:此番四平之战,为党国主义,忠勇壮烈,激战十八昼夜,发扬黄埔精神,不惜牺牲到底,碧血丹心,足以唳鬼神而动天地。四平再走麦城,林彪得到这样的经验:“凡能胜利的仗,则须很艺术地组织,坚决地打;凡不能胜的仗,则断然不打,不装好汉。如不能胜的仗也打,或能胜的仗如不很好地讲究战术,则必然把部队越搞越垮,对革命是损失。”(林彪于1947年7月17日写给李天佑的信)
 
    多年后,曾亲自在四平担任指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郑洞国也帮助解放军对这次打四平的教训作了分析,他说:“今天回顾起来,解放军在那次夏季攻势中,也曾出现过一些失误。例如,解放军5月19日在大黑林子地区歼灭第71军88师之后,倘乘胜向四平街攻击,当时国民党军队在混乱的情况下,不仅四平街守不住,就是第71军也有全部被歼的可能。由于解放军忙于分兵掠地,攻取东丰、西丰、昌图、开原等地,使陈明仁将军得到将近一个月的准备时间,整顿部队,安定人心,加强防御工事。解放军因而失去了一个重大胜利机会。此后在四平街攻坚战中,解放军又犯了轻敌急躁、战术运用失当的错误,致使久无功,兵员也受到较大损失,最后不得不实行战略退却。”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将星传奇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