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解密 >

韦棣华女士不仅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而且在美国会呼吁将庚子赔款部分资金以作教育和文化专用

2022-12-24 11:11来源:通历史网
  1923年,一个女子走进美国国会向其呼吁,要求将庚子赔款中多支付的600多万美元退还中国,以作教育和文化专用。
 
  她就是改写中国藏书楼历史,开启公共图书馆的理念的韦棣华女士。谁也不曾想到,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竟然是一位美国人。
 
  1899年,中国出现的义和团正在进行一场“扶清灭洋”运动。韦棣华因担心在中国传教的弟弟,于是决定前往中国的武昌看望,在与弟弟韦德生相见后,本该回国的韦棣华依旧放心不下韦德生,决定留下来。在弟弟的推荐下,韦棣华进入了文华学校当老师。
 
  然而,她在教学中发现,学校的内部竟然没有图书馆,老师在教学上如果出现错误,用来参考的书籍都没有。武昌城内也没有一个,可以供所有人看书的图书馆。
 
  于是,她有了想在学校内创建一个图书馆的想法。她托朋友收集二手的图书,以及筹集资金来购买新的书籍。
 
  在朋友的帮助下,一个拥有了3000册的图书馆,在学校内建成,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教学帮助,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作为一个有知识的女性,韦棣华知道读书才能帮助人们成长,所以她想建立一座公共图书馆,让武昌的所有人都能去读书。
 
  于是为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以及筹集建立图书馆的资金,韦棣华返回了美国,进入学校学习有关图书馆方面的学习。在休息之余,更是积极奔走在各个大学中和教会中,游说相关的人士支持建造图书馆。
 
  1903年,韦棣华带着所学的知识和筹集来的一万美元回到中国。而这这时的文华书院,刚好成立大学部。她希望借用这股东风,将图书馆建立起来,并将图书馆的影响力扩大到校园以外的地方。
 
  之后,她更是将精力放到了筹建图书馆上。她用自己的工资在文华学院附近买了一块地,用来修建图书馆。
 
  1905年,书院为图书馆举行了奠基仪式,并正式开工修建。1909年5月,文华书院更名为“文华大学”,而在同一天图书馆的建造也完成了,并命名为“文华公书林”。
 
  “公”字强调,公共、共同的意思,是民众共同的图书馆,更是希望所有人都能有书可读。
 
  1910年5月16日,文华公书林正式面对所有人开放,成为了中国的第一所图书馆。它向所有的武昌市民免费开放,还会定期举办读书会、故事会,吸引更多的人上门读书。
 
  为了方便阅读,还设立了临时图书馆,将一些书籍存放在各个学校或者其他地方,方便读者就近读书,并且每隔一段时间会进行更换书籍。
 
  为了扩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韦棣华在上海、南京等地进行演讲,给市民普及图书馆的知识。
 
  然而,随着图书馆的影响力的扩大,读者的需求和图书数量也不断增加,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韦棣华不得不派出自己的学生到各地去筹集资金。
 
  1922年,韦棣华得知中国当年签下《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后,美国应退还中国多支付的600多万美元。于是,她立即拜访了中国的多位政府官员,在国内的支持下,韦棣华立即给美国许多有名望人士写信请他们帮助,并前往北京说服美驻华大使,邀请他一同前往华盛顿,请他在国会议员的会议中争取这笔钱。
 
  在长达五个月的讨论后,美国国会终于通过议案,将这一笔赔款退还中国,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1925年,由韦棣华发起的图书馆协会在上海成立,随后又在北京举行了成立仪式,图书馆活动由此达到了新的高潮。
 
  1931年,韦棣华因病去世。她因为弟弟来到中国三十余年,她将她的后半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图书馆,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图书馆。她是一位无私的国际友人,值得所有人铭记于心。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历史解密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