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朝代 > 清朝 >

虽贵为清末第一女首富,钱乃身外物,如何挡得住死无葬生地

2017-11-04 19:22来源:通历史网
    最近,《那年花开月正圆》正热播,讲述的是孙俪扮演的周莹,由普通市井女子成长为一代女首富的传奇故事。17岁出嫁,18岁守寡,42岁去世,她从庭院深深走向了更广阔的商业战场,用24年时间缔造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部虚构的电视剧,但小编负责任地告诉你,历史上周莹确有其人,而且她的真实经历,比电视剧演的还要传奇!
周莹
    17岁嫁人,18岁却遭遇公公遇难,丈夫去世;这个弱女子只能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捍卫家族的产业;
 
    面对掌柜们侵吞资产、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却手段非凡,以过人的智慧成功化解了危机,还把生意越做越大,全国拥有108家企业,自己也成为了清末女首富!
 
    而且,她曾借了10万两白银给慈禧太后度过国难,还被慈禧收为干女儿!
 
    这样一个“女商圣”、“女首富”,却在死后被草草埋葬,连坟墓都不知所踪,令人唏嘘。
 
    首富不好当,所以有了悔创阿里的杰克马;而成为首富更是难上加难:王健林一个亿的小目标,实现起来并不轻松。如果穿越回清末,给你一个弱女子的人设,让你17岁便嫁给重病缠身的丈夫,3年后一个人守寡,自己的女儿还不到1岁便夭折,你可能立马就崩溃了!可这就是人生:周莹就是在这样的困厄中完成了人生蜕变,成为清末叱咤商海的女首富。
 
    周莹的创业故事堪比今日的王健林、马云,她在那个年代创造的财富富可敌国,连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都要靠她接济。
 
    周莹的走红全靠最近热播的大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剧中孙俪扮演的周莹,勇敢、聪明、乐善好施、乐观向上,颇具商业头脑。没想到周莹在离世百年之后,以这样一种方式在网络世界中走红了。周莹最近在各大热搜排行榜上甚至超过了迪丽热巴、范冰冰。
 
    周莹的曾祖父周占奎(字梅村)是清朝嘉庆时期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的富商大户,从嘉庆元年(1796)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在孟店村建成17院宅第。
 
    不过到了周莹出生之前,周家因为不得而知的原因以及家道中落。加上后来发生的陕甘回民起义,对周家的产业起了毁灭性的作用。虽然后来同治中兴名臣左宗棠带领军队平灭了叛乱,但是整个西北地区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孟店村周家也未能幸免于难,宅院被烧毁16院,仅存1院。孟店村周家从此一蹶不振。
 
    吴家父子相继去世,家族企业的接班人问题就在眼前,周莹没有别的选择,要想解决家庭面临的种种困境,必须自己站出来扛起“吴氏集团”的大旗。
 
    面对分裂的危机,周莹应对自如。她以吴家大当家的身份辟谣,通过打点官府衙门,使自己占据优势;随后,她又将亲信提拔到管理层,剥夺厉宏图的权力,使吴家不至于四分五裂。
 
    不仅如此,她还进一步稳定了人心,将伙计的薪水提高两成,激发了他们的干劲,让掌柜、伙计参股入伙,不仅扩充了资金,还让手下的人获得年底分红,使得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周莹深谙市场规律。有一年棉花大丰收,棉花行便想乘机杀价,而她却以高价买断所有棉花,最后棉花行都不得不求助于她。第二年棉花欠收,去年囤积的棉花又让她大赚一笔。后来,她又以“低买高卖”使“裕兴重”商号一举垄断了泾阳茶市。
 
    周莹知人善用且用人不疑,身边围绕了一众商业能人。在她的努力下,吴家东院不仅重拾盐商生意,并扩大了经营范围,更将生意拓展到了蚕丝、棉花、茶叶、药材等方面。
 
    在吴家商业氛围里濡染多年,周莹掌握了一些经商之道。很快,她决定从家庭最擅长的地方入手,重新做起盐商生意,在理顺渠道、终端之后,便在全国设立了7个分公司,由此“吴氏集团”的规模得以提升,现金流也充沛起来。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没有比早年丧双亲、青年丧偶更让人悲痛无助,但周莹并没有退缩,而是临危受命,接管偌大的家业。只是,20岁的女子要在动乱年代波云诡谲的商场立足,谈何容易?然而事实证明,周莹确实是个商业上的天才。
 
    当时吴家在成都的山货药材店的主管厉宏图想要趁乱私吞这个“川花总号”,便对外宣称吴蔚文生前曾将商号赠与他。企业运作良好,“吴氏集团”的品牌逐步深入人心,周莹开始跨领域经营,在盐业之后,宣布进军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领域,陆续向其他产业输送品牌价值。
 
    连锁是检验商业模式成功与否的一大标准,开一家专卖店并不难,难的是开遍全国还能把控好管理和服务,周莹带领的“吴氏集团”,顶峰时期在全国拥有108家分店,影响力可见一斑。
 
    凭着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务实创新的精神,周莹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当时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南通北达,108家商号遍布全国,而周莹也逐渐成为陕西首富。
 
    1900年,慈禧西安避难时,这个老妖婆逃难也不知道节约点,一个月就花了白银29万两。这哪够,于是只能劝富商捐钱。这估计和现在一样,你要不捐别人就会骂你为富不仁。于是周莹向太后提供了10万两白银。这个10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呢?清末百业凋敝,民不聊生,银两缺乏,十万两银子在当时可以买得两万亩良田。用今天的最低征地价格就是每亩6万,2万亩地就值今天的12亿元人民币。这慈禧感动的眼泪哗哗的,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从此母女相称,对于一个寻常人家的女人,这种殊荣是绝无仅有的。在慈禧太后生日之际,周莹给干妈送去很多珍贵的礼物,其中就包括现存陕西省图书馆的豪华屏风。《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太后进交白银,同赴国难。慈禧感于她的义举,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周莹虽是一个女强人,为吴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一手将整个吴家带上巅峰,在自己无儿无女能够独立的情况也不改嫁为夫守节,为整个吴家默默奉献了一辈子。但是仍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她死后,由于没有给吴家生有一男半女,连进入吴家祖坟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默默的埋葬在距离吴氏陵园数百米的乱坟岗,至今了无踪迹,可悲可叹。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清朝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