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朝代 > 汉朝 >

先帝谋杀亲子被曝光,皇帝如此解释,大家恍然:先帝果然明智!

2017-11-05 15:42来源:通历史网
    公元前7年,汉成帝驾崩,膝下无子,帝位传给了侄儿刘欣,是为汉哀帝。哀帝尚未将龙椅坐热,司隶校尉解光就向他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
 
    原来,这份报告曝光的是一段宫闱秘史:成帝原本有两个儿子,一为宫人曹氏所生,一为许美人所生,但四五年前,这两个尚在襁褓中的皇子在赵昭仪的蛊惑下,先后被成帝秘密处死。不仅如此,后宫凡有妃嫔怀孕的,赵昭仪也总是想方设法使其堕胎。成帝无子,全拜此女所赐。
赵合德
    赵昭仪原名赵合德,她让成帝神魂颠倒,两人整日如胶似漆,双宿双飞。可某日清晨,成帝起床,正穿着裤子,突然间一命呜呼。一时“民间欢哗,咸归罪赵昭仪”,赵合德百口莫辩,只能自杀。
 
    如今事过境迁,解光翻出这一旧案来,矛头直指赵合德之姐——太后赵飞燕及整个赵家。他认为赵合德犯下的是“倾乱圣朝,亲灭继嗣”的大罪,可如今赵家不少人仍享有高官厚禄,令天下人寒心,所以应对他们的罪行加以彻查、严惩。解光的建议得到了朝臣们的一致支持,于是哀帝下令将已封侯的几个赵家人废为平民,家属全部远徙边郡。
 
    然而风波并未就此停息,因为解光的报告中说得很清楚,此案还有一个凶手—汉成帝。他不但参与了谋杀亲子的行动,更令人发指的是,许美人之子极可能就是被他亲手掐死的。
 
    解光揭露真相的勇气值得钦佩,但他或许并未意识到,这一真相已将哀帝乃至整个皇室置于尴尬的境地。哀帝是成帝钦定的继承人,如果成帝被搞臭了,他又成了什么呢?可是此案铁证如山,面对朝野一片非议之声,哀帝也只能徒唤奈何。
 
    这时,朝议郎耿育打破了这一困局。他上了一封奏书,为成帝做无罪辩护,大意是:先帝因为两个儿子年龄幼小,怕将来主少母壮,会对国家不利,况且先帝深知陛下贤明,一心想把帝位传给陛下,所以他才选择了大义灭亲,这正说明陛下的登基是天命所归。可是先帝的这番苦心却被某些愚昧的臣子肆意曲解,实在令人深感痛心!
 
    成帝杀害亲生儿子,是为了把帝位传给侄子?耿育这话说出来,怕是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事实上,公元前8年,成帝才动了传位给侄儿的心思。况且成帝44岁时暴亡,杀子时不过40岁左右,他一直身强体健,何以预见自己很快会挂掉,而使国家落在“少主”手里呢?成帝残杀二子,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色迷心窍、丧失人性,可是到了耿育笔下,这却成了“远见之明”“忧国之意”,实在是恶心到家了。
 
    然而,耿育这番倒人胃口的谬论,既保住了皇室的面子,也巧妙维护了哀帝的权威。因此,哀帝欣然接受了他的“真相”,并如此对群臣解释,群臣也只好附和:原来如此,先帝果然有先见之明啊。赵家那几头替罪羊被赶到边郡后,这一大案就此尘埃落定。两年后,解光获罪,被发配到边郡去了。
 
    耐人寻味的是,对于这一大案的是非曲直,史家大都三缄其口。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很喜欢以“臣光曰”的方式,褒贬一下古人言行。可是,对于耿育这样漏洞百出、大可痛批的奏书,他却只是原文抄录,自己不置一词。
 
    直到两百年后,后人注解《资治通鉴》时才加上了一句简评,称“耿育之言是也。春秋为尊者讳,义正如此”。好一个“为尊者讳”!历史上像汉成帝这样的“尊者”层出不穷,这四个字可谓居功甚伟。
 
    在漫长的等级社会中,从来不乏耿育一类“识大体”的人,当真相不利于所谓的“尊者”时,他们就会挺身而出,勇敢地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指黑为白,混淆视听,掩盖真相。耿育为成帝做的无罪辩护,堪称其中的巅峰之作。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汉朝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