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仁人志士,其中最让大家熟知的智慧人物便是三国中的诸葛亮了,关于诸葛亮的能耐,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了,他一生活了54岁,前半生在卧龙岗读书,后半生献给了蜀汉政权,并凭借着自己的一身本领,让本是手无寸铁的刘备登上了帝王之位,而至于自己的下场却很是凄凉,因此后人也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高度评价诸葛亮,这样一位在常人看来毫无缺点的诸葛亮,其实也具有一个最大的弱点,而且这个弱点被司马懿用十七字高度总结了,所以今天小编就和你聊聊司马懿眼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子的。
![]()
可谓是人无完人,即使是智慧的代表诸葛亮也不例外,只是他的弱点一般常人都发现不了,只有真正了解诸葛亮的人,才可能知道他的一些弱点,在这一点上,司马懿可谓是最具有发言权了,毕竟在诸葛亮的一生中,司马懿是他面对的最强劲的对手了,当然有人会说曹操的一心腹谋士郭嘉实力也很是强大,其智谋和诸葛亮不分上下,甚至后人称郭嘉为“鬼才”,故有后来的“奉孝不死,孔明不出”的说法,然而这样一位厉害的人物死的太早,在郭嘉去世那一年,诸葛亮才刚刚出山辅佐刘备,因此此二人并没有机会一决高下。
因此在郭嘉去世的以后多年间里,诸葛亮几乎是没有遇见过什么强大的对手,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他轻易掌控一般,但是直到曹丕重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之后,这一切局面似乎也被打破了,经过多次的交手之后,尽管诸葛亮在局势上总是略胜一筹,但是司马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而且司马懿将诸葛亮这个人研究的很是透彻,这才有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两个值得参考的评价,第一是夸赞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第二句是:“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其大意为,诸葛亮虽然是心拥远大的志向,但是此人在性格上有些优柔寡断,即使是手握重兵,却也不懂的所谓的权变之理。
司马懿之所以会这样评价诸葛亮,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一种非常可观事实的评价,因为在诸葛亮举蜀汉之力,五次北伐的过程中,除了在第二次的北伐当中占据了两个偏郡外,此后便几乎没有占据曹魏的一寸土地了,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作为主帅的诸葛亮自然难辞其咎。而且在蜀汉名将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时,因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的缘由,断然的拒绝了魏延的这个计谋,这次导致错失了一个大好时机。关于对诸葛亮的评价当中,陈寿也在《三国志》这样说:“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
虽然诸葛亮在对手眼里确实有一些致命的弱点,但是话说回来,这世间怎么可能有一个完美的人呢,所以相比诸葛亮的一生贡献来说,他的这些弱点丝毫不会影响在后人们心中的地位,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的诸葛亮,他的一生足矣完美诠释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