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一家之言 >

太史公司马迁受宫刑冤?还是不冤?

2017-11-10 17:23来源:通历史网
  李陵,他是李广的孙子,善骑射,爱士卒,有能力,连刘彻都承认他继承了爷爷李广的风姿。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以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鏖战,斩杀匈奴无数,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刘彻原本希望他能效仿其爷爷自杀成仁的,结果投降了匈奴,刘彻因此大怒。
司马迁
  后来刘彻想通了,说当时应让路博德前去接应,不应让李陵孤军深入,于是刘彻赏赐了一些逃回来的李陵的部下,并派人去匈奴那迎接李陵归来。结果所派之人又是脑残,轻信了李陵在教授匈奴练兵的谣言,并上报给刘彻,导致李陵全家被诛,使其彻底与汉廷决裂。后来才知道教匈奴练兵的并非李陵而是李绪,而李绪后来也被李陵想办法杀掉了。刘彻死后霍光当权,同样派专人去迎接李陵回汉,只是李陵已心如死灰,最后病故于匈奴之地。
 
  武帝时代是严刑峻法的时期,而这种猜忌的帝王基因到刘彻时期更甚,畏罪自杀的大臣无数,太子也因猜疑自杀。虽然打着独尊儒术的旗帜,但刘彻从心里还是瞧不起儒家的,后来太史公在《封禅书》上说刘彻“尽罢群儒不用”。所以正是刘彻的性格造成了这一没有必要的悲剧。
 
  司马迁是太史令,与李陵并无私交,只是司马迁观察李陵,其人孝,信,廉,义,让,常思奋不顾身以报国,有国士之风。一个负责“掌天时星历”的官,文官不以他为友,武将也嫌弃他官职低微。司马迁却又是一个不一样的太史令,和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并不合群。李陵事件发生后,大臣们满堂失色,围绕着老皇帝的怒气唯唯诺诺,顺水推舟。可司马迁一个不入流的小官,竟然开口了,而且还是盛言。
 
  最后太史公的上书让武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赞扬李陵的每一个字,好似都在映射李广利的无能,一只给足马匹钱粮充足的军队,打得还不如一只偏师吗。上一次让李广利去打大宛,连内城都没进去,拉了几百匹马回来。这一次去打匈奴,被单于大军围困,士兵死了那么多,差点把命丢在哪里。于是“上以迁为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李陵的降,武帝的猜忌,他自己的不识时务都是造成他受腐刑的原因。可说冤也可说不冤,但朝堂之上还是应该多些像太史公这样的人。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一家之言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