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风云人物 >

27岁就英勇牺牲的抗联师长王光宇英雄虎胆一箭双雕扬威

2017-11-11 17:11来源:通历史网
    王光宇,原名王明堂,又名王兴,1911年出生于吉林省德惠县。少年时期,入本县大房身两级小学读书,后来考入德惠县立中学。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王光宇正在哈尔滨第一中学读书。一中的地下党、团组织较活跃,他入校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九一八事变后,王光宇在党团组织领导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1年11月初,他参加哈尔滨市人民群众抗日示威游行。马占山在江桥打响了抗日枪声后,他组织同学上街,为马占山部队官兵募捐。在哈尔滨保卫战中,他又带领同学,到抗日第一线慰问抗日义勇军将士。
王光宇
    1932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1933年1月,日军占领了东三省。王光宇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胸中燃起了愤怒的抗日烈火,他再也不能在教室里平静地坐下去读书了。于是,他和陶净非等进步同学秘密商议,决心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身到抗日救亡的伟大的斗争中去。
    1933年春,王光宇参加了中共满洲省委举办的秘密训练班。同年6月,政治学习结束,经组织批准,他和陶净非一起到了宁安县,在宁安县委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宁安工农义务队做政治工作。
    宁安工农义务队,是从失败了的救国军中脱离出来的一支抗日队伍。中共宁安县委派共产党员于洪仁到队内做改造工作,逐步建立起党、团组织,并将抗日意志坚决的队长李荆璞吸收入党,部队改名为“宁安工农义务队”。中共宁安县委为改造、建设这支抗日武装。派了一批党、团员入队开展工作。王光宇、陶净非到队时,以学生兵的面目出现,向周围的士兵们宣传抗日形势,教唱抗日歌曲,帮助年轻士兵学文化。由于王光宇工作出色,1933年底,被秘密接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宁安工农义务队成员复杂,江湖义气较为严重。1934年后,宁安工农义务队连续打了几次胜仗,缴获不少战利品,按规定全部归公。此事引起了队内几个中下层小头目的不满,他们留恋过去那种打着抗日旗号占山为王的日子。1934年8月的一天早上,部队正在宁安县唐头沟宿营,几个小头目打着要求发饷的旗号,煽动部分士兵包围了大队部,开枪打死了副大队长、党支部书记于洪仁,收缴了党、团员的枪支,并把大队长李荆璞绑在队部门口的树上。
    变故突发,情况危急。王光宇迅速和陶净非商量了一下,便分头到士兵中做工作。不一会,全队士兵都聚集到了队部门口。王光宇在人群中高声地说:“大队长一直领着我们打日本鬼子,没干过对不起大家的事,快放了大队长!”“咱们是为了抗日才来当兵,为什么要害抗日的带头人?”“日本鬼子要抓大队长,你们这不是帮日本鬼子的忙吗?”“放了大队长!”“放了大队长!”那些先前被裹胁来的士兵,也转而要求释放李荆璞。几个坏头目退入队部商量对策,王光宇、陶净非趁热打铁,毅然闯入队部,代表全队弟兄为大队长说情。几个坏头目看着屋外荷枪实弹的战士,不得不答应士兵们的要求。王光宇、陶净非出来后,迅速为李荆璞松绑,低声告诉他赶快离开。当人群散去后,几个坏头目又带人抓李荆璞时,李荆璞已带着20多名党、团员和骨干转移了。当晚几个坏头目害怕大队长带人来收拾他们,便席卷队里财物,裹胁部分士兵,逃之夭夭。
    王光宇等人的机智、勇敢,为党保存了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火种。不久,以李荆璞为大队长的一支新的宁安工农义务队又活跃在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线。
    1935年2月,以宁安工农义务队为基础,吸收其他抗日武装,组成东北人民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王光宇任五军一师一团政治委员。1936年2月,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名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下辖两个师,王光宇任五军二师政治部主任,率领二师一部分活动于依兰、桦川、富锦一带。
    作为军队的政工干部,王光宇热心政治教育,关心干部战士。与其说他善于用语言说服战士不如说他更善于用他的满腔热情来温暖、激励战士。有一次,团里一个小战士生病,躺在炕上想家。正好王光宇来看他,他说:“政委,我不干了,我要回家。”王光宇说“行,等病好了,送你回去。”小战士听了很高兴。王光宇常来看望小战士,给他洗脸、擦澡,给他讲抗日故事,还经常带来野味。小战士感到十分温暖,病好后回到连队干劲十足。王光宇问他:“你还回不回家了?”小战士说:“部队就是我的家,我等打走了日本鬼子再回家!”这个小战士如今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在忆及这段历史时,仍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和对王光宇深切的思念。
    后来,王光宇担任抗联第四军副军长,但他还像以往那样关心战士的疾苦。一年冬天,抗联攻打敌人防守严密的富锦县太平镇时,有十余名抗联战士负伤。当时,由于敌人的层层封锁,密营里的粮食十分困难。王光宇看到伤员们喝土豆汤,吃干菜窝窝,心里很着急,便叫上几个战士一起到山沟里摸蛤蟆,给伤员煮着吃。山里的冬天来得早,河沟里已经结上厚厚的冰层,王光宇的手被冰凌划得满是血痕,十个指头冻成了胡萝卜样,可他还是天天去摸。
    为了让伤员能吃到点干饭,一天早上,王光宇带着12名战士冒着大雪,足足走了100多里才弄到一些粮,每人背着30来斤粮食往回返。这时大雪已经封山,把沟沟坎坎盖得严严实实,王光宇背着粮食走在最前面为大家趟雪开路。他半开玩笑说:“我要是掉进雪窟窿,你们可得把粮食给我背回去!”半路上,大家坐下休息,又冷又饿,但谁也没提出做点饭吃。伙食长老孙头,年老体弱,休息时睡着了,这一睡再也没有醒来。王光宇含着泪亲手掩埋了老孙头,坚持把他背的粮食背在自己身上,仍在队前趟路回到密营。伤员们都激动地哭了,他们说,“有王副军长这样的好带头人,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们!”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