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解密 >

朱元璋说:我教你一招,让狗日的日本人死都不敢来中国

2017-11-13 21:12来源:通历史网
  明朝初年,朱元璋用极权的方式统治中国,一时间血雨腥风,很多人被清洗掉了,而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德高望重的臣僚几乎没人能够幸免。不过,虽然朱元璋手段如此狠辣,却对两个敌人心怀恐惧,一个是元朝元顺帝剩余力量,一个是沿海倭寇。
 
  朱元璋对待“鞑子”是毫不留情的,屠杀起来毫不手软,但尽管如此,在大明有生之年,蒙古的势力并未被完全消灭。对于倭寇,朱元璋设立专门清剿的机构,加强明朝的海防,但还是屡禁不止。朱元璋当时的“清剿”政策是为了对付陈友谅残余势力,他一直对陈友谅造出的巨大的船舰和海上行动能力非常吃惊,所以一直在加强部署海防。倭寇来了正好一并清算。
朱元璋
  朱元璋一直在北方杀蒙古人,东南沿海的海防处于“点”的状态,还没形成“网状”部署,倭寇极其狡猾,很会钻系统漏洞,所以明朝在防范倭寇上成效不大。
 
  有人说,明朝处处设防,处处是缺口。在东南沿海漫长的海岸线上,朱元璋即使再狠辣果决,也无可奈何。
 
  到了明朝中后期,真倭少了,闽浙一带逃亡的人冒充倭寇的逐渐增多,这些人穿着打扮跟倭寇别无二致,却是操持着闽浙一带的方言,由于他们从小出生在沿海,对这一带非常熟悉,抓起来就更困难。
 
  这些人扯倭寇大旗生存,多半是山贼,他们和倭寇勾结起来,无恶不作。
 
  明朝曾经想出过很多办法,比如增设巡防官员,但明朝很快就发现,官员派得越多,倭寇也就越多,朝廷的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但还是一无所获。尤其是当官府命令官府和周边百姓看见倭寇的船可以直接开枪,很多商人成了“枪下冤魂”。这样的冤魂不知道有多少,而且冤情无法澄清。
 
  那些剿匪的官员为了钱,跟倭寇串通一气,哄着明政府拿银子,结果倭寇越灭越多。
 
  明初,政府针对剿灭倭寇提出三条策略,分别是上、中、下三策,朱元璋说,还分什么三策,直接灭了日本就得了,朱元璋接受大臣的提议,打算举全国之兵力,灭掉日本。
 
  后来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这个是下策,不仅没征讨日本,还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
 
  元朝曾经两次征讨日本,都铩羽而归,日本还送给元朝一个名字,“元寇”,表达了日本对元朝的极度蔑视,这种蔑视也波及到中国。
 
  朱元璋考虑到日本的实力确实不容低估(其实他不知道日本不是实力强,而是海风强),而他刚建立政权,根基未稳,不但有外患,还有内忧,所以暂时不要穷兵黩武,等明朝强大了,收拾小日本并非难事。
 
  朱元璋执政后,日本不仅不与中国交好,而且派来的信使还对中国极其倨傲。
 
  朱元璋也是个有血性的男人,他当然想打,但贸然漂洋过海征服一个岛国,胜败难料,即使胜利了,倭国土地贫瘠,也没多少油水,还不够来回路费。
 
  中策是跟日本谈判,给它一定条件,让倭寇不骚扰明朝。不过明朝搞错了日本的主要负责人,当时日本处于战乱割据时代,怀良亲王代表南朝,征夷将军代表北朝,明朝搞错了谈判对象,找到对和谈并无意向的怀良亲王,实际上支持明朝的是后者。
 
  直到怀良亲王死,北朝势力统一日本,明初的倭患才渐渐减少。
 
  后来明朝统治者终于聪明一次,提出“上策”——“以盗治盗”。他们扶持海盗势力,剿灭倭寇,这个做法取得了成效,倭寇被剿得一个不剩。
 
  从此日本人再也不敢到明朝来惹事,也知道明朝不是个软柿子,不好欺负。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历史解密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