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解密 >

从“大泽乡起义”与“武昌起义”看秦帝国的宽容和清王朝的暴戾!

2017-11-15 10:11来源:通历史网
  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专制王朝,但是陈胜在大泽乡喊出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却让秦帝国走向了崩溃。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君主专制王朝,熊秉坤在武昌城中打响的第一枪也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中国历史上一始一终的两个大一统王朝分别覆灭在“大泽乡起义”与“武昌起义”掀起的革命风暴之中。王朝末年起义迭发本属常见现象,但是把秦帝国和清王朝末期所遭遇的起义放在一起对比,却发现了一些不常见的现象,应该说是发现了一些很值得玩味的现象。
大泽乡起义
  我们先对比一下秦帝国和清王朝在末期时的国情。秦帝国末期虽遭遇了始皇突死、二世怠政、赵高乱法和忠臣良将被杀等诸多情况,但是此时的秦帝国在表象上看仍显得尤为强大。一则为各地郡县的政府工作依然有条不紊地在正常运转。二则为秦帝国的戍边大军和各地郡县的常备武装力量也依旧存在,刀叉剑戟戈矛盾弩发出的寒光仍然瘆人。三则为匈奴退避,百越降服,帝国并无外族侵扰之忧。而反观此时的清王朝末期,在表象上看可谓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一则为外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赔款割地,主权沦丧。二则为内部遭受了太平天国与捻军的重创,国家政权元气大伤,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为减弱。三则造反派结成了有组织有纲领的革命党,其破坏性和威胁性远超历朝历代。如果单从末期时的国情对比,可以得出在清王朝发动起义比在秦王朝搞起义要容易得多的结论。
 
  但是事实却恰好与理论相反,我们用数据说话。武昌起义并不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动的第一次起义。在之前同盟会从1906年12月到1911年4月已经连续发动过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仅1907年就有四场。这些起义都是经过周密策划,精心准备的,但是结局都是失败,喻培伦、林觉民、秋瑾等无数革命者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但是这些串行迭代的起义就像水滴石穿,铁杵磨针一样,最终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武昌起义一爆发,起义突然由串行改为并行,关内十八个省都发生了武装起义,其中十三个省宣布独立。但就是这样都并未压垮清王朝,袁世凯和北洋军还牢牢控制着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山东五省,虽然其中山西、山东、甘肃、宁夏地区都曾宣布独立,却又很快被北洋军镇压。如果不是后来南北议和成功,估计北洋军和革命军还得来个“巨鹿大战”才能分出最终胜败,再或者形成南北对峙的新南北朝。可见看似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却有如此强的抗击打能力,超出预想。反观秦帝国,一个大泽乡起义瞬间就在秦帝国的版图上燃起了星星之火,而且很快就呈燎原之势。秦末起义,仿佛从来没有串行和迭代,直接上的就是并行线路。有时候我真的搞不清楚在通讯并不发达的秦朝,为何大泽乡起义的传播速度远远高于了同盟会领导的萍浏醴起义、黄花岗等起义。更令我瞠目结舌的是秦帝国各地的起义基本都很顺利,郡县官员一个一个的倒台,而且多数都死于非命。为了说明秦末各郡县官员有多么脆弱和其高死亡率,我列举数据如下:会稽郡守被项梁项羽两叔侄诈杀,东阳县令被县中的年轻人所杀,沛县县令被县中的父老乡亲所杀,狄县县令被田儋诱杀,《史记》一句“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道出秦帝国郡县官员在平民起义中生命力有多么的脆弱,死亡率有多么的高。即使后面有些地方官员稍有抵抗力但也没能蹦跶多久,比如泗川郡郡守壮,三川郡郡守李由等。但是地方官很难自保这点在清末起义中不多见,因为清朝的各省府官员在起义爆发后要不是很快镇压了起义,要不就是自己逃走了,被革命党屠戮的不在多数。当然,在武昌起义后,这些省府官员很快就改头换面了,仍然还是一方霸主。总之,表象看似强大的秦帝国的抗击打能力反而显得弱小,经不起折腾,完全没达到预想。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历史解密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