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在周太王姬亶(古公亶父)的带领下最终定居在了周原,并在周原发展壮大,其部落逐渐占据了整个渭河平原,他们建起了自己的屋舍、城廓,改变了戎狄的习俗,开始向商人学习礼仪和法制。姬亶执政时期,周人真正向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周族转变。
周人南迁后,陇东地区全部被戎狄占领,义渠戎和北狄又互掐起来,当时义渠戎还不够强大,在强悍的狄人鬼方(夏朝时称荤粥,商朝时称鬼方,周朝时称猃狁、熏育、獯鬻,战国后称匈奴)面前,义渠戎为了生存,暂且归降。戎狄肆虐,对走向农耕文明的周人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
周人为了驱逐周边的戎狄及统一整个西方部落,他们屈意向商人臣服,然后借助商人的支持,打击猖狂的戎狄,以完成称霸西方的夙愿。周太王姬亶死后,其少子姬历继承了父亲未靖的事业。
《竹书纪年》记载:商王武乙(倒数第四代商王)末期,季历曾“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迫使狄人放弃北豳远迁蒙古草原,武乙三十年,季历又伐义渠戎,“乃获其君以归”,迫使义渠等戎臣服于周。商王文丁(倒数第三代商王)四年,他又领兵先后征伐燕京之戎、余无之戎,七年破始呼之戎,十一年打败了翳徒之戎,多次立下战功。商王文丁因功封姬历为商的“牧师”,称之为“西伯”,即商王朝西部的众诸侯之长。并将殷商贵族之女太任(胎教的始祖)嫁给了姬历。
然而,周族部落的强大又引起了商王的忌惮,于是一场政治风波正在悄然到来。
姬历是姬亶的第三子,所以又叫季历,作为第三子的季历怎么会继承姬亶的位子呢?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季历有两个哥哥:姬太伯和姬雍(排行第二,又称仲雍),本来姬太伯应该是第一继承人,但是季历和太任结成姻亲后,生了一个聪明的儿子叫姬昌,姬亶非常喜欢这个孙子,想让他做周人未来的首领。于是他和季历三兄弟商议:依次将侯位(商王所封)传给兄弟三人,最后再由季历传给姬昌。不得不佩服姬亶的眼力,正是他看中的这个孙子姬昌后来奠定了兴周灭商的基础。而姬太伯和姬雍不愿意做这个“过路皇帝”,为了给季历留出空间,他们兄弟俩干脆直接离家出走,远离周原,去吴越一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此是后话,以后详解。
季历就这样做了周人的首领。
后来商王文丁惧怕“西伯”季历的势力太过强大,构成对殷商的威胁,为了遏制周族势力,于是文丁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对其实施了软禁,并在一段时间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
伟大的季历就这样死了,后来他的儿子姬昌也差点这样死去。季历的死,对于周族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是周族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们正在朝着灭亡殷商王朝的方向坚实的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