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旧居纪念馆现在是加拿大为数不多的五十多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任馆长斯科特·戴维森说:纪念馆的运行维护经费90%由政府拨款,只有10%靠门票收入。
下面我们就一边探访一边聊聊白求恩在格雷文赫斯特镇的故居:
“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格雷文赫斯特镇的一所牧师的住宅,去世于中国农村的一间草房中。”
--- 这是白求恩故居播放的八分钟记录片篇首
↑从多伦多出发,驱车165公里,就到了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著名的马斯科卡风景区格雷文赫斯特小镇,白求恩大夫就出生在这个几乎没有外来移民和华裔的林业小镇。
↑小镇的人很少,非常清静。这里是约翰街和休逊街的交叉处235号。这幅白求恩托腮沉思立在草坪上的照片就是白求恩故居。
↑是一座维多利亚建筑风格的二层独栋别墅,庭院里绿草茵茵。当年,这栋别墅的产权是属于教会的,是镇上为牧师提供的住宅。白求恩的父亲大学毕业后,来到这个小镇,1890年3月4日,白求恩就出生在这里。但他只在这里生活了三年后,就随父母离开了小镇前往多伦多,以后再也没有回来。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人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少小离家的人。当加拿大早于美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于1973年正式访问中国,到底送什么礼品给中国呢?在广泛征求意见时,他知晓了白求恩,这位在中国受到全体国民毫无争议的尊重的加拿大人。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让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经历和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抗日战争造就了全新的白求恩并使他成为千古英雄。随即,特鲁多总理决定,送给中国人民的礼品是在白求恩家乡找到的、他生前发明并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肋剪”和“铁制助理医生”。这两件物品随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76年3月,加拿大政府把白求恩故居买下来,并在不远处20米的地方,从邻居处征购来一栋白色小楼,建立了“白求恩纪念馆”。纪念馆于1976年8月30日揭幕。2009年加拿大政府再次投资250万加币在白求恩故居旁整修游客接待中心,并于2012年7月11日剪彩。现在的白求恩故居,是加拿大国家级历史文物单位。
↑白求恩故居的院落中的三块精致的介绍牌,分别用中文、英文和法文简要记述了白求恩的生平,其中中文是这样写的: “诺尔曼.白求恩是一位大夫和人道主义者,出生于这所牧师住宅,他对蒙特利尔各医院胸外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成为一位坚强的社会化医疗制度的倡导者。1936至1937年,西班内战期间,他领导加拿大医疗队,为西班牙共和军服务,首创了流动输血服务。他随后担任了毛泽东所领导的军队的战区外科医生兼外科顾问。
↑ 在白求恩故居院落的栅栏上张贴了很多儿童画。
↑这里已经基本恢复了原貌。一楼是客厅、餐厅和书房。从房间的布置看,这是一个家境富裕、品味高雅的家庭。白求恩的父母亲都是十分虔诚的基督徒,父亲是牧师,母亲是传教士。“母亲给了我一个传道家的性格,父亲给了我一股要行动的热劲。”这就是白求恩总结的家庭对他所产生的影响。客厅的家具很古典,角落里摆放了一架钢琴,翻开的五线谱让人感觉整个房间还留存着主人的声音。据说白求恩的母亲生前喜爱弹钢琴,并有着很深的造诣。 |
现如今的社会风气自然与封家时代社会不同,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