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地理 >

加拿大政府为何这样重视白求恩旧居?(3)

2017-11-22 11:09来源:通历史网
    ↑【探访白求恩故居】 这里是餐厅,房间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桌子上摆放着新鲜的点心,墙角一台老式的缝纫机上
 
    一件红色的连衣裙还没有做完。为了再现白求恩故居的原貌,工作人员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他们把故居里的现代化电灯、暖气等都拆除了,换上了当年的油灯、烤炉,并严格按照当时的样式复制了家具和摆设。
 
    ↑当年,小镇上的人们用水是靠抽取地下水;取暖靠大铁炉子。屋内主要的房间的陈设都已经恢复了1890年的样子。
 
    ↑一楼一间不大的书房,靠近窗户的地方是一个硕大的铁炉子。这里的冬季是非常寒冷的。书架上摆放了不多的书籍,
 
    书桌上是主人使用的绿色台灯、眼镜、蜡烛和喝水的杯子。
 
    ↑ 楼上和楼下房间的墙上,悬挂着十多幅画, 全面而准确地向人们讲述了白求恩家庭的生活品味和他短暂却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来到这里参观的人,绝大部分是中国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也敬仰这位医生。白求恩不仅在中国功绩卓著,也是加拿大全民医疗的倡导者。加拿大政府在上世界70年代曾宣布,白求恩是一位“具有历史意义的加拿大人”。1996年,白求恩故居被列为加拿大国家历史名胜。1998年,白求恩被载入《加拿大医学名人册》。2004年,在加拿大广播公司举行的“最伟大的加拿大人”评选活动中,白求恩名列第26位。
 
    ↑踏着木梯拾阶而上 ,上面就是白求恩父母的卧室,也就是白求恩出生的房间。
 
    ↑房间里所有的摆设均是按照白求恩出生时的样子布置的,从小小的木质摇篮和旁边椅背上轻搭的衣服,可以从中看到了白求恩一家的生活习惯。
 
    ↑ 以上这些物品是白求恩故居展示的主人遗物。白求恩故居的文物仅有极少数生活用品是原物,很多家具和用具都
 
    是由白求恩家族的后人所捐赠的,也有部分是从社会上征集来的当时使用的物品。
 
    ↑一个很小的放映室,为前来瞻仰白求恩故居的朋友们播放八分钟的电视片,有英、法、中三种语言供观众选择,大家可以自己拿起耳机听解说。电视片中播放的内容有很多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极其生动地介绍了白求恩的经历,特别是他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身在异国的土地上,电视画面上出现中国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白求恩大夫卷着袖子在战地医院为伤员做手术。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可以看到延安军民送别白求恩遗体慟哭的情景。
 
    ↑ 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白求恩在战地医院做手术的大幅模型和雕塑。白求恩作为一名西方人,在1938年,我们的祖国遭受日寇蹂躏的年代,他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故地带着医疗队和药品、特别是带着一种精神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并肩抗击侵略者,他的精神不仅在当年抗日战争的战场上鼓舞了千百万将士们英勇杀敌,在今天,依然有着供我们吸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人要高尚、要纯粹、要脱离了低级趣味、要有益于人民。
 
    ↑ 在白求恩故居展厅的一角,有一个面对所有观众的普通留言台,上面摆放着一本留言簿,参观者可以写下留言。
 
    ↑工人正在忙碌着,迎接整修一新的白求恩故居游客中心的剪彩活动。
 
    ↑ 2012年7月11日,坐落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小镇格雷文赫斯特的白求恩纪念馆,举行了隆重的游客中心落成仪式。加拿大联邦政府、马斯科卡地区和格雷文赫斯特镇官员与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房利、专程赶来的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白求恩和平医院的代表出席了落成仪式。加拿大国务委员会主席托尼·克莱门特代表加拿大政府讲话:白求恩纪念馆是白求恩遗产的一个象征,这里将成为研究白求恩的一个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多伦多总领事房利说:由于白求恩在中国享有的巨大声誉,每个来加中国人,包括很多华裔移民心里都有很深的“白求恩情结”,成为格雷文赫斯特镇的常客。任凭时代变迁,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远不会改变。白求恩家乡格雷文赫斯特镇11日宣布当日为白求恩日。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历史地理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