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朝代 > 民国 >

清末第一“网红”,流浪海外三十年的孙中山为什么回国就是大总统

2023-03-10 19:14来源:通历史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当天,带兵攻克武汉三镇的熊秉坤声称“革命党人遍布全国,而尊崇孙先生则一也”
 
    但此时的孙中山本人却身在万里之外的美国小镇
 
    其实不要说此时此刻,在过去三十年时间里,这位后来的“国父”都很少出现在中国大地上,为什么这样一个人能在起义成功时被奉为精神领袖?
 
    首义失败,出走西洋
 
    英法联军攻破了北京城之后,清政府开始痛定思痛搞起洋务运动,这其中的一环,就是派遣幼童赴美留学,自此以后,留洋学习救国之道就成了无数有志青年的梦想
 
    而孙中山之所以能在后来成为中国革命的精神领袖,则全都是因为他在“留洋”时的所作所为
 
    孙中山并非官费留学生,他之所以能出国都是因为胞兄孙眉在夏威夷有一些产业。1879年5月21日,对旧式私塾已经忍无可忍的孙中山在再三请求之后,孙眉终于同意资助他借道澳门前往夏威夷学习
 
    那时的夏威夷还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孙中山在那里也体验到了真正的自由
 
    在夏威夷生活的三年中,年轻的孙中山学习了私塾从来不会教授的东西——英文、拉丁语、算数与西洋历史
 
    而他又对英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将成为他日后最重要的资本,协助他将自己的革命理念传递到整个世界
 
    太平洋的海风与基督教统治的土地让他似乎忘记了远方的家乡,此时的孙中山也不曾想到的是,夏威夷并不是他旅途的终点,他与家乡的再会与离别,将会在未来一次次重演
 
    在夏威夷完成了中学学业之后孙中山先去香港读了几年医学,恰逢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年轻的孙中山也不由得感慨“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而这件事也成为他从政的契机
 
    孙中山本想请求清政府改革,可是三番五次上书李鸿章也得不到接见;然后他又想直接武装起义,虽然成功组建了名为“兴中会”的现代革命团体,然而首次起事就因为消息泄露而失败
 
    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中,提前的至消息的清兵在码头设下埋伏,将自香港而来的革命分子一网打尽,孙中山因未在现场指挥躲过一劫,慌乱之后,他决定立即借道澳门跑路日本
 
    在孙中山登上轮船的那一刻,清政府不会想到,他这一走犹如游龙归海,再次归来时就是大清王朝的死期;而孙中山自己也不曾料到,这一走,就是半生
 
    辗转万里宣传革命思想
 
    在逃往日本的轮船上,孙中山心灰意冷
 
    精心组织的初次起义,居然一枪未发就被镇压了下去,他不由得对革命的前景有些迷茫,那时孙中山想过放弃,想再次回到自由的夏威夷就这样了却残生。然而当他抵达日本时,日本人那异常热烈的态度却令他大吃一惊
 
    孙中山在抵达日本后受到了极其热烈的欢迎,横滨当地报纸写道“中国革命党首领到达日本”,这让孙中山大感震惊:我只是区区一个通缉犯,怎么成了代表全国的革命党首领?
 
    原来1895年正是甲午战争结束的当年,虽然中国战败,但很多日本人还认为中国之所以战败都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们希望同为黄种人的中国,能在有志之士的带领下效仿日本完成现代化改革
 
    孙中山在广州起义的消息让这些日本人觉得中国也有英雄,于是在孙中山落地横滨的那一刹那,赞誉与支持纷至沓来
 
    日本人的支持让孙中山重新振作起精神,在支持者的拥护下,他在横滨建立兴中会分部,同时剪掉辫子换上西服,以示与清朝彻底决裂
 
    孙中山第一次来到日本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事业却大获成功。之后,他又在1896年回到夏威夷檀香山开设据点,并继续前往美国东海岸宣传自己的民主革命思想
 
    完成在美国的旅途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前往英国,而在英国伦敦,对他早就忍无可忍的清政府暗中告知位于伦敦的清朝外交官,要求他们把孙中山这个反贼绑架回来
 
    心思缜密的孙中山虽然一度被抓,但通过与英国政界人士的良好关系,他成功煽动起当地民众对于清政府的反感,把自己包装成“中国革命第一人”,逼迫清政府取消对他的绑架计划
 
    在此之后,孙中山又应邀撰写了《伦敦蒙难记》,通过绑架事件的真相揭露清政府的黑暗与专制
 
    因为可能涉及大量革命党人的真实信息,孙中山笔下的这本小册子半真半假。但这个故事却完全满足了西方人对一个中式英雄的幻想
 
    孙中山自此名声大噪,1897年,他先是自英国前往加拿大,又从加拿大抵达日本
 
    第二次来到日本的孙中山受到日本政界高层的隆重接待,后来的日本首相犬养毅在这时就看到了孙中山的巨大潜力,亲自派人迎接这位刚从伦敦回来的“红人”
 
    辗转大半个地球的孙中山俨然已经成了中国革命者真正的精神领袖,但他的旅途并没有就此结束
 
    1904年他又前往美国,辗转几十个城市向西方公众宣布“清帝国如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尔后又亲往英法德等国联络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并宣传他的革命思想。
 
    孙中山几乎每到一地,就要开设革命团体的分会,起初是兴中会,后来又变成了同盟会
 
    他广泛招募当地的有志之士,并资助他们回国参与革命事业。从日本到英属新加坡,再到越南西贡与缅甸,孙中山在中国本土之外构建了一张巨大的革命网络,并通过这张网络将清政府围得水泄不通
 
    此时的国际形势也对孙中山越来越友好,清末新政的失败凉了国内改革派的心,越来越多的人转而考虑通过革命改变中国的命运。这些人在将目光看向革命的一瞬间吗,就发现孙中山已经为他们做好了全部的外部准备
 
    于是1911年10月10日那场起义,最终成功让阔别故乡二十余载的孙中山,重回中国舞台
 
    革命成功后回国就任大总统
 
    武昌起义中熊秉坤胜利当晚,孙中山正在美国丹佛市为革命党进行募捐演说。在得知武昌起义已初战告捷后,他并没有急于回国争夺革命领导权
 
    而是利用自己这么多年来获得的巨大威望,向列强政府斡旋以避免外国势力干涉革命进程
 
    10月20日,孙获准向美国政界介绍中国革命经过,而11月他又前往法国,并受到法国总理的亲自接见
 
    虽然革命首先爆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外国势力云集之地,英、法、德、美在此处都多有投资,但是孙中山良好的声誉让列强相信新政府并不会损害其在华利益。随着欧美态度的确定,在中国北方有巨大影响力的日俄两国为了让中国尽快恢复和平,也开始向清政府施压敦促南北议和
 
    正是孙中山的努力让外国势力没有积极干涉这次革命,并最终达到了推翻清政府的目的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十七省代表集体欢迎这位流浪万里的领袖归来,四天后他以十六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中华帝制
 
    在孙中山的身上,我们看见的是游子归乡终成正果
 
    客观来讲,孙中山最大的功劳是让外国从民间到政府都认识到中国拥有成熟的革命党人与革命领袖,同时与外国的良好关系也避免了任何可能的干涉
 
    半个世纪前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失败,与其缺乏外国势力的支持与理解不无关系,完全自内部爆发的革命一旦遭遇重挫,随之而来的就是全灭的命运
 
    而孙中山在世界各地的游说、演讲与募捐,如同血管一样为中国民主革命源源不断地输血
 
    虽然自第一次广州起义以来,在他倡导下的十次起义无一成功,然而革命思想却像烧不尽的野火一样将革命思想传遍了中国大地
 
    他本人几乎不在中国,但他却又真实地活在革命者的心中,而这,才是当革命真正成功后,所有人都想起他的真正原因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民国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