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病逝后,发妻朱安穷得吃稀粥,这是为什么?其实跟她自己的懦弱糊涂有关。她可以采取一些方法避免贫穷。鲁迅先生在上海和许广平生活了很多年,还有一个儿子,鲁迅留下的钱财一定让许广平掌管了,所以许广平必须给鲁迅的母亲周老太太和发妻朱安寄钱。
是靠人寄钱好,还是自己有一定财产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好?不用问,大家都知道答案。
![]()
靠别人寄钱是不可靠的,许广平后来以入狱和邮路断绝为由不给朱安寄生活费了,后来朱安要卖鲁迅藏书来维持生计的事情被上海文化界知道后,许广平派人阻止朱安卖书成功后,邮路就通了,又可以寄钱了。
由此可见,靠别人寄钱,主动权被别人掌握,还有很多不可预料的因素,所以女人最好不要靠别人寄钱,应该自己有一定财产可以支配。
朱安没有掌握过丈夫鲁迅先生的钱财,她若是要求许广平和她以及周老太太三分鲁迅先生留下的钱财,许广平一定不会同意,而且朱安不知道鲁迅先生的来往账目,也不好要钱。鲁迅先生在上海留下的钱财,朱安是无法得到的,但是鲁迅先生在去上海前,在北平留下了很多藏书,这是很值钱的,朱安可以出卖它。
但是许广平不同意朱安卖书,许广平得知朱安要卖鲁迅藏书时,就委托律师发公开信表明绝不承认此拍卖的合法性。
许广平委托律师在1944年9月10日的《申报》上发表的申明是这样写的:“按鲁迅先生终身从事文化事业,死后举国哀悼,故其一切遗物,应由我全体家属妥为保存,以备国人纪念。况就法律言,遗产在未分割前为公同共有物,不得单独处分,否则不能生效,律有明文规定。如鲁迅先生在平家属确有私擅出售遗产事实,广平等决不承认。”
后来朱安就放弃卖书了,就这样过着贫困的日子,直至1947年病故。
朱安其实有机会摆脱贫因的。首先,在鲁迅先生病逝后,就和婆婆周老太太商量,第一、我们不能靠汇款过日子,我们必须有自己的财产,向许广平要鲁迅留下的钱财不现实,我们应该卖掉鲁迅的藏书。第二、我没有儿子,许广平的儿子没让我们婆媳两人见过,我要在侄子里面要过继一个儿子,丰二、丰三都可以,反正老三周建人不养家,我过继一个儿子倒是减轻了老二周作人的生活负担。
(老三周建人的老婆孩子是由老二周作人养的。)
周老太太一定会同意朱安的主张,因为她对许广平不满。周老太太早就怀疑许广平拿了鲁迅的巨额存款,她曾经在1939年7月4日给许广平的信中要求在八、九月多取三、四十元定购冬天的煤。
但许广平给她的回复是:“而另外买煤等再借钱,恐媳仍难负担得起”, 甚至说:“长此以往,卖身也无补矣。”
周老太太得到如此回复自然不快,很是生气,此后去信在感情上冷淡了许多。周老太太还在在1940年3月9日写信给鲁迅的朋友许寿裳诉说许广平之推赖。
许广平知道后大为愤慨,4月1日写信给许寿裳,诉说自己多么委屈,公布鲁迅生前死后的收支亏空的情况。
(奇怪的是,鲁迅生前以写稿为生,每月都有五六百元的收入,即不做生意,又不赌博,哪来的亏空?那时的警察一个月工资才8元,五六百元算是很丰厚的收入了。)
反正周老太太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许广平给她生的孙子周海婴她从来没有看到,当然朱安一辈子也没有看到过周海婴。
如果许广平要和朱安打官司,那就打吧,许广平有鲁迅粉丝的支持,朱安也能得到周作人的支持,另外,朱安也可以得到胡适夫人江冬秀的支持。江冬秀曾经帮教授梁宗岱的发妻打官司,还打赢了,梁的发妻得到了赡养费。
可是朱安没有,她就静静地过着贫困生活,等着许广平给她寄钱。
而许广平对她的态度可以从信里看出,许广平曾经给朱安这样写过:“我愿意自己更苦些,尽可能到的照顾你,一定设尽方法筹款汇寄。你一个月最省要多少钱才能维持呢?请实在告诉我。虽则我这里生活负担比你重得多:你只自己,我们是二人;你住的是自己房子,我们要租赁;你旁边有作人二叔,他有地位,有财力,也比我们旁边建人三叔清贫自顾不暇好得多。作人二叔以前我接济不及时,他肯接济了。现在我想也可以请求他先借助一下,以后我们再设法筹还。”
从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许广平问朱安,最低生活费是多少。她只能供朱安过最低生活标准的生活。第二,她想让朱安找周作人借钱,她以后想办法还。
作为女人,谁都不想过最低生活标准的生活,又不是特困户。第二,鲁迅和周作人有矛盾,朱安不想找周作人借钱。
借钱不是什么好事。不管找谁借钱,当事人都不好意思开口,何况如果朱安借到了钱,许广平要是说自己经济困难还不起怎么办?
由此可见,靠人汇款过日子是有多么地艰难,只比上街讨饭强一点。
朱安把周海婴当儿子,她愚蠢地认为,鲁迅的儿子就是她的儿子。等她百年后,她的儿子自然会给她斋水,不会让她做孤魂野鬼的。
可事实上,周海婴没有把朱安当母亲,他从来没有和朱安见过面,他对朱安的称呼就是“朱安女士”,并且对周作人承认朱安为正宗嫂子感到愤怒,认为周作人应该养朱安。
朱安的墓碑上没有留下一个字,没有说明她是谁家的女人,谁家的妻子,谁家的母亲。如果朱安早早过继个侄子当儿子,她的墓碑上会写上“周门慈母大人朱安”一类的字。
落到这个田地,只因朱安太善良、太懦弱了,她连敌友都不分,许广平是她的情敌,她看她是妹妹,周海婴不把她当母亲,她看人家是儿子。周作人看她是嫂子,她却因周作人跟鲁迅断交而拒绝他的资助。
朱安恐怕连民国时的姨太太都不如,无子的姨太太也可以分到一份家产当赡养费,收养一个本家的孩子当儿孙。比如说《家春秋》里的陈姨太,虽然《家春秋》是小说,但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女人是可以分到一份财产的。
,她完全不如许广平精明。民国时期,旧风俗和新规矩并行,许广平可以站在旧风俗和新规矩的有利地位,争取到最大的权益,而朱安就站在旧风俗和新规矩最对她不利的地位,穷得吃稀粥。
当然,许广平是社会人物,自己也说自己有“害马”脾气(害群之马),而朱安是个旧式家庭妇女,但如果处在朱安地位的是像江冬秀一类的女人,绝不会过成这样,就算得不到爱,也会争取到财产让自己晚年过得丰衣足食。
有一位女作家说过,女人第一要思想独立,第二要经济独立。朱安两样都没有做到,所以晚年贫因。虽然旧式妇女不能像新式妇女自己赚钱,但是总要利用旧家庭为自己争取到一分财产,让自己衣食无忧吧。女人得不到爱,得到钱财也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