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田起义开始,太平军的战斗力一直很强。清廷所依靠的八旗兵和绿营兵早就失去了战斗力,这些军队被太平军打得一塌糊涂。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廷才开始鼓励地方官员组建团练,曾国藩的湘军就是在这个时候组建的。即使是这样,清廷仍处于守势。而太平军从武汉到南京,太平军都几乎是势如破竹。这就是太平天国初期的战斗力,甚至在此之后,太平天国还同时进行了西征和北伐。2万多人马就敢北伐,而且一直打到了天津附近,但是就在此以后,太平军的战斗力开始大幅度下滑。太平军战斗力下降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老兵数量的降低。在定都南京之前,太平军的主力基本上都是广西人。但是转战到江南以后,大量的江浙新兵进入部队。问题是这些新兵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什么训练,完全是依靠数量取胜的。所以说到了战争的中后期,通常是几万太平军对付几千湘军。兵力在不断增加,但是战斗力却在下降。除了兵员素质的下降以外,还有就是老兵数量的下降。请注意,这次老兵数量降低是人为的。1856年,南京城内爆发了王杀王的惨剧。洪秀全利用韦昌辉杀掉了对自己威胁很大的杨秀清,随后又杀掉了跟随杨秀清的旧部2万多人。这些人很大一部分都是百战之余的老兵,他们被杀之后,太平军的战斗力自然遭到了削弱。
![]()
谭嗣同在《仁学》中谈到了太平天国,指出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民不聊生,洪秀全等迫于生计起义应该是可以原谅的,在满人统治岌岌可危的时候,曾国藩出来帮助满人保住江山就不对了。洪秀全当时是杀了一些人,主要是一些拒不服从反抗太平天国的人,从没滥杀无辜;相反清军杀人如麻,每破一城,不问男女老幼,全部予以杀害,其中南京屠杀尤为惨烈,江南名都经此一劫已成为废墟,几十年未恢复元气。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到:湘军以戮民为义,城邑‘一经湘军之所谓克复,借搜缉捕匪为名,无良秀皆膏之于锋刃,乘势淫掳焚掠,无所不至,卷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若金陵其尤凋惨者也”。事实上湘军攻破一城,就是屠灭一城,也就是洗劫一城,所谓’城破时,百物同归于尽,就是全城生命财物,顿时化为乌有。
咸丰八年四月,湘军李续宾部攻破九江,将城中近二万军民全部屠杀。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让后人非议颇多,但是其中不乏一些颇具悲剧色彩的英雄儿女,太平天国上层虽然花天酒地,争权夺利,但是对于太平天国大多数底层士兵来说,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给自己和家人营造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所以大多数士兵的愿望还是非常朴素的,其中太平天国女兵尤其值得后人称赞。
因为她们第一次在这场运动中展现了她们非凡的能力和魅力,打破了几千年来传统思想对他们的束缚,例如第一个女状元傅善祥,就是通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赢得太平天国上下的一致肯定的,当然其中还有很多的巾帼英雄,她们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应该说所有的女性同胞在参加太平军的时候都是抱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去努力的,她们冒着生命危险和传统礼教的惩罚走向了一条不成功便成仁的道路,去为自己的自由和尊严而努力拼搏奋斗,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的,在历史危急关头,这些女兵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与魄力是很多男人比不了的,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中,我们几乎没有听说过有过女性叛徒。
在这场运动中,很多女性的表现并不比男人差,她们凭着自身的努力,英勇杀敌,展现出了自己无异于男性的能力及魅力,打破了传统思想对女性的刻画。而且在运动中基本没有苟且逃生的女叛徒,当清军进攻之时,这些勇敢的女兵英勇的抗争到了最后,不到最后一刻她们绝不放弃,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战至最后一刻。
谁也想不到太平天国成立不久,惨遭清军攻陷,当时的清军开始采取非人的屠杀,对待太平天国女兵更是非人待遇,这怪不得清军,曾经太平天国成立是脚踏清军的尸体一步步走到今天,只不过现在回报给他们而已。
清军屠城的过程中上到80岁老人,下到刚出生的婴儿,这批战俘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怀孕的妇女,清军会将这些姑娘全部都侵犯糟蹋,清军将这些妇女全部交给当地的痞子侵犯,在将其拖回来直接处死,惨遭痞子非人的侵犯,衣服全部被撕烂,就算活下来不是残废就是变傻。
刽子手会将这妇女割开胸口,不伤及人的五脏六腑,会将手伸进去,将心脏直接拿出来,将心脏全部都拿出来,让受害者看到自己的心脏,被害人眼睁睁看着,但是他们根本就无能为力。
清军干过太多非人的惨事,刚出生的婴儿被清军活活打死,吃奶的婴儿直接将其在母亲怀抱夺去,他们会将受害者直接绑在木桩上面,用千只弓箭直接插入受害者体内,让其慢慢流血死去,最残忍的刽子手会将受害者肉一块块割下来,将其直接放进受害者嘴巴里面。
为什么没有投降的女兵呢?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太平天国运动最早喊出的口号是提倡男女平等,太平天国赋予了女性与男人平等的地位与尊严。虽然这仅仅是名义上的男女平等,却给了女性希望。这些女兵们仍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已经无药可救的国度和高层统治人员,尽管最后仍然是失败了。
二、湘军的残暴。湘军对于太平军俘虏,只有一个处理结果,那就是杀。李鸿章和曾国藩都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对于这些俘虏他们也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毕竟"曾剃头"的名声也不是白来的。而且李鸿章也有杀降的习惯,所以呢,战死与投降最后都是一样的结局,还不如战死更有尊严一些。
三、遭受侮辱。女兵毕竟和男兵还不一样,在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更多时候只是男人的玩物,俘虏就更没有尊严可说了,不仅要遭受折磨还得遭受身体的侮辱。湘军破城之后,除了对城中财物洗劫一空之外,对女兵们更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羞辱,整座城从一个幻想国度变成了人间炼狱,还不如一死来的痛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