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朝代 > 清朝 >

各种釉彩大瓶,乾隆的政绩工程,算国宝吗?

2017-12-06 19:55来源:通历史网
    央视的纪录片(也被称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刷屏了。顺便带火了一件瓷器——
釉彩大瓶
    各种釉彩大瓶,清乾隆,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
 
    就是这么个古怪的大家伙,俗称:瓷母。
 
    乾隆皇帝有一天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全天下能找到的各种釉彩的瓷器,集中烧制在一件器物上,集大成于一身。于是,景德镇的瓷工们殚精竭虑,终于烧成了这样一件“怪物”。
 
    故宫是这样介绍的:
 
    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
 
    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从烧造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
 
    清代乾隆时期历时60年,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此时,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对瓷器情有所钟,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别是各种新奇淫巧的制品层出不穷,其工艺技术之高可谓鬼斧神工。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烧制此瓷的工艺,的确高超。但是,怎么也看不出美来......
 
    马未都先生早年有一篇针对这件瓷母的文章,题目叫《一台没有重心的晚会》,说的很符合我意。全文摘录如下:
 
    将各色釉、各类彩集于一身,为乾隆朝独创。做出这么矫情的事情,一定是丰衣足食之后。官窑瓷器烧造,清康熙恢复,雍正朝发扬光大,至乾隆朝达到顶峰。顶峰一定要有旗帜飘扬,瓷母就是这面飘扬的旗帜。
 
    瓷母叫法通俗,即各色釉、各类彩之母。仔细一想,此叫法道理不通,分明是其儿,不是其母。但叫瓷儿,又失之滑稽,故叫瓷母,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有尊老之意。
 
    瓷母的烧造想必暗合宫廷旨意,皇帝凭空想见此器模样也是道难题。景德镇窑工们深知自己的能力,亦愿讨得宫廷青睐,反复试烧,在前人技巧的基础上,玉成此器。高低温釉彩十数种,清晰而不乱,相互就合,分不出高低贵贱,如同人工花坛,堆砌出的美丽依然是美丽。
 
    但这类瓷母不宜提倡,各门类釉彩优缺点淹没其中,好不显好,坏不显坏。这是艺术之大忌,艺术无须搞平衡,艺术强调个性。
 
    清乾隆一朝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把瓷器做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它没能攀上美学的峰巅。堆砌的艺术就像一台内容丰富的文艺晚会,全是重点,却没了重心。形式再花哨,到头来也是曲终人散,两目茫茫。
 
    乾隆瓷母就是个清代瓷器的晚會,也是个证物,证明两百多年前乾隆盛世的风范与心态。这个风范是清乾隆鼎盛期的华丽奢侈,无所不用其极,以文化的强势忽略美学的含蓄,注重表而不注重里。这个心态是炫耀,以我朝之力达到古人未曾有过的高度,展现天朝大国海纳百川的胸怀,但忽视了被接纳者的内心感受。
 
    烧制此瓷的工艺,的确高超。但是,怎么也看不出美来......
 
    马未都先生早年有一篇针对这件瓷母的文章,题目叫《一台没有重心的晚会》,说的很符合我意。全文摘录如下:
 
    将各色釉、各类彩集于一身,为乾隆朝独创。做出这么矫情的事情,一定是丰衣足食之后。官窑瓷器烧造,清康熙恢复,雍正朝发扬光大,至乾隆朝达到顶峰。顶峰一定要有旗帜飘扬,瓷母就是这面飘扬的旗帜。
 
    瓷母叫法通俗,即各色釉、各类彩之母。仔细一想,此叫法道理不通,分明是其儿,不是其母。但叫瓷儿,又失之滑稽,故叫瓷母,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有尊老之意。
 
    瓷母的烧造想必暗合宫廷旨意,皇帝凭空想见此器模样也是道难题。景德镇窑工们深知自己的能力,亦愿讨得宫廷青睐,反复试烧,在前人技巧的基础上,玉成此器。高低温釉彩十数种,清晰而不乱,相互就合,分不出高低贵贱,如同人工花坛,堆砌出的美丽依然是美丽。
 
    但这类瓷母不宜提倡,各门类釉彩优缺点淹没其中,好不显好,坏不显坏。这是艺术之大忌,艺术无须搞平衡,艺术强调个性。
 
    清乾隆一朝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把瓷器做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它没能攀上美学的峰巅。堆砌的艺术就像一台内容丰富的文艺晚会,全是重点,却没了重心。形式再花哨,到头来也是曲终人散,两目茫茫。
 
    乾隆瓷母就是个清代瓷器的晚會,也是个证物,证明两百多年前乾隆盛世的风范与心态。这个风范是清乾隆鼎盛期的华丽奢侈,无所不用其极,以文化的强势忽略美学的含蓄,注重表而不注重里。这个心态是炫耀,以我朝之力达到古人未曾有过的高度,展现天朝大国海纳百川的胸怀,但忽视了被接纳者的内心感受。
 
    如今,这件瓷母大瓶,就陈列在故宫陶瓷馆(文华殿内),一进门就能看见它。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清朝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