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被杀的是燕王臧荼,汉朝刚建立,就被刘邦以谋反罪名处死。次年就是韩信,被逮捕软禁,罪名是企图谋反,5年之后,吕后不放心,于是设计在长安宫处死了韩信,并被诛三族。刘邦的举动,让韩王信恐惧,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公开投降了匈奴,后来也被追杀处死。
![]()
就算是刘邦同乡的燕王卢绾,也逃脱不了厄运,被刘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依然是企图谋反。赵王张耳本是刘邦的女婿,公元前202年去世,由其子张敖即位赵王,后来也涉嫌谋反,被贬为宣平侯。
公元前196年,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劝他与陈豨一起谋反,彭越没有答应,刘邦知道后,不但不表彰他的忠心,反而将他逮捕后处死。彭越事件之后,淮南王英布知道自己躲不过了,于是起兵反叛,最后失败被杀。
短短的六年时间里,刘邦就铲除了七个异姓王,除了实力弱小偏远的长沙王吴芮外,而且一直被刘邦监控,屡屡试探。那么,为什么刘邦要杀异姓诸侯王呢?
哪些人封王,有什么标准,是以军功论吗?萧何、张良这些大咖暂且不说,曹参攻下两国,一百多个县,战功仅次于韩信,没有理由不封王?刘邦觉得没有必要封他为王,因为曹参是嫡系身份,因此,分封其他诸侯王,就是刘邦的无奈之举。
臧荼、韩王信、张耳等人,本为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王,在某种程度来说,与“汉王”刘邦的身份平等,至于英布、彭越等人,原为项羽部下,也并非刘邦嫡系。这些异姓诸侯王难以掌控,又实力雄厚,威胁到皇权,因此刘邦不得不痛下杀手。除此之外,汉初的功臣多以善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