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二十八将(三):一战成名,血战昆阳,两万破四十二万
王莽末年南阳形势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农民军起义军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北方农民军以赤眉为主,南方以绿林军为主。王莽认为赤眉军威胁更大,所以采取先北后南的方针,先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北方赤眉军,让南方的绿林军有的发展的空间。当南方的绿林军杀掉大将酎阜立刘玄为天子后,王莽觉得绿林军是当前的心腹大患,决定集结大军一举消灭绿林军。
![]()
因为绿林军是打着恢复汉室的名号,刘玄也为汉室宗亲,所以立刘玄为天子后绿林军就正式改名为汉军。此时汉军占据了棘阳、育阳和小长安一带。刘玄将汉军分成两部分,刘縯和朱鲔率领精兵六万攻打南阳首府宛城,王凤和王常率领精兵两万攻打南阳北面的昆阳、定陵、郾城等地,刘玄率领王匡等据守棘阳。
宛城守将凭借宛城坚固的城防和两万守军,击退了汉军的数次进攻,汉军从二月围攻宛城,一直到六月都没有攻下。而王凤这一边,已经拿下了昆阳,定陵等战略要地,占领昆阳一方面可以阻止北方的王莽援军向宛城驰援,一方面可以源源不断的像宛城攻城部队运送粮草。
王莽集结大军进发南阳
王莽为了一举消灭汉军,集结了一支无比庞大的部队。《后汉书》上记载 “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这是一支由人、巨人和猛兽组成的军队,军队的数量更是庞大,共有四十二万之众。军队集结于洛阳,由大司徒王寻和大司空王邑亲自挂帅,陆续向昆阳进发。
昆阳本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但是因为这一仗而闻名天下。昆阳城的特点是城小,但是很坚固。王凤等诸将早就听说王莽会派大军过来围剿,但是从来没想到军队规模会如此之大。在昆阳一带活动的汉军将领看到王莽大军之后,没有人敢去挑战,都急忙跑入昆阳城。王凤和诸将商议怎么办,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是绿林军一贯的作风,这也是绿林军生存的法则,他们靠此法则存活到今天,所以他们一致决定跑实乃上策。这时候偏将军刘秀站了出来,他讲如果现在齐心协力共同御敌胜败还未可知,如果分散开跑大家都跑不了,都得等死。这些将领一是官职比刘秀高,二是觉得刘秀素来胆小,所以都有些瞧不上他,就对刘秀说你算老几啊,敢这么说话。刘秀不想和他们争辩,因为他知道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无路可逃。
血战昆阳
当候骑告诉王凤王莽大军已经离城很近了,并且列陈达到几百里的时候。王凤等人才终于意识到跑是来不及了,现在只能拼死一战了,而自己之前的计划几乎都是怎么跑,没有谋划怎么打。所以只能把刘秀请回来谋划如何破敌,刘秀的计划很简单留下大部队坚守,派出一部分人出去请援兵,然后里应外合,其实刘秀也没有万全的计划,只是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刘秀李轶等十三骑在昆阳城被围之前冲出昆阳城,调集定陵、郾城等地的兵马。
刘秀的援军还没到,王寻那边已经开始攻城了。四十多万人将一个小小的昆阳城围的水泄不通,攻城的部队一波接着一波,城里面矢下如雨。王凤已经看不到希望,他知道凭着城里和城外这点部队与王莽大军死磕如以卵击石,他已经后悔没有带着部队跑出去,误信了刘秀的花言巧语。自己打了一辈子仗,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坚城死守简直是自寻死路。王凤为了不会在城破后被杀,选择投降,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王寻拒绝接受投降。
《孙子兵法》中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可王寻就是这么有个性,不接受投降。王寻的理由也很充分,原来当年王寻率领部队平定翟义的时候,因为没有抓到活的被王莽数落了,而这次有几十倍于对方的军队,再打不下来那不得让王莽革职查办啊。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王莽的失败就在于把形式看的比实际重,这也是他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
投降无望的王凤只能坚守,死不可怕等死才可怕。城中等死的王凤无时无刻不想着刘秀的援军,虽然他并不相信援军能救其于危难之中,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刘秀这边已经说服昆阳周边的汉军去解昆阳之围,共集结了一万多军队。刘秀先用一千部队在王寻大军前列阵,王寻派了几千部队前去迎战,结果被刘秀大败,刘秀此时已经项羽附体,一个人就斩杀数十人。其他的将领看到刘秀获胜,纷纷加入团战,结果几个回合下来汉军大胜,士气大振,将士无不以一当百。
刘秀明白打消耗战自己这一万人很快就会打光,他决定兵出险招,直接冲王寻的中坚大营,如果成功了王寻大军势必会溃败,当然如果失败了,自己也将葬送于此。刘秀组织敢死队三千人,直接冲王寻的中坚,汉军喊声冲天,王寻猝不及防,中坚被冲乱,王寻被杀。军队失去主将,大乱,又赶上天降大风雨,四十二万大军一溃千里,溺水死亡的就有几万人,水都流不动了。莽军剩下的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数,汉军几个月都没拿干净。
昆阳之战决定了王莽的失败已成必然,也奠定了汉军问鼎天下。从此之后王莽再没有一支部队能与汉军相抗衡,汉军可以横行与天下。而此时汉军内部却发生了一次决裂,此次决裂让刚刚获得大功的刘秀如做针毡,南阳宗室辛苦打下的天下也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云台二十八将(四):皇帝问大臣:此人功大名盛如何封赏,大臣说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