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人物 > 唐朝人物 >

程咬金为何晚节不保,原来做了一件蠢事,贪污受贿

2017-12-24 15:11来源:通历史网
    “绣花枕头”本来用来比喻外表华丽精致,这个词好像和程咬金没什么关系。
 
    程咬金在小说里五大三粗,狂野彪悍,说话做事不经过大脑的形象。
 
    这和绣花枕头有什么关系?
 
    其实历史上的程咬金不但打仗勇猛,而且相貌英俊。
 
    当程咬金还在李密手下和王世充对峙的时候,一个人单枪匹马,在王世充的先锋队里救下了受伤晕倒的裴行俨。
 
    说裴行俨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他的原型就是《隋唐演义》里的裴元庆。
 
    救了受伤的裴行俨,程咬金想先往后撤一撤。
 
    可是很快被敌军前锋撵上,一个程咬金一个裴行俨,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谁都想争这个头功,一个“勇士”冲上去就给了程咬金一长矛,直接在程咬金身上开一个洞。
 
    要说这位“勇士”也是真勇敢,程咬金压根没管扎在自己身上的长矛,一转头折断了长矛,回身给了对手一刺,直接扎死了“勇士”。
 
    旁边陆续追上来的敌军看了,都被吓住了,谁说打起仗来都是不要命的?
 
    在这场战争里不要命的只有程咬金一个人。
 
    程咬金是真的勇猛。
 
    那么为什么说他英俊呢?
 
    程咬金的儿子是驸马,虽然古代婚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重点。
 
    但是唐太宗也不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歪瓜裂枣”,在众多开国元勋中,程咬金的儿子脱颖而出。
 
    相信他的长相和气质应该不会差。
 
    程咬金作为驸马的亲爹,基因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可以想象程咬金是个在战场上英姿飒爽,相貌俊朗的将军。
 
    我们经常听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历史上真的有程咬金,不过用的不是板斧,而是马槊(长矛的重型精品版)。程咬金后来改名为程知节(589年-665年),是唐朝的一名大将,可惜晚年也有他的遗憾。
 
    投唐前
 
    程咬金年少就骁勇善战。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盗贼四起,起义军四处抢掠。程咬金一个热血男儿,为保家乡,成立了保乡团,聚集乡里豪杰一起抵抗起义兵。后来起义军越来越强大,程咬金地方的自保势力难以维持,于是投靠了李密。李密封他为“内军”骠骑。后李密败,程咬金投靠于王世充。王世充任命他为将军。程咬金发现王世充不是个名主,不是个能统一天下的人,于是假装与唐军交战然后投靠唐军。改名为程知节。
 
    屡建奇功
 
    程知节追随秦王李世民,在柏壁之战击败了宋金刚,虎牢之战击败了窦建德。 再后来打败了王世充,每次打仗都打先锋,屡立战功,获封号宿国公。
 
    忠心护主玄武门之变
 
    624年 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二子争储。程知节被任为康州刺史,程知节誓死忠心护主。他对秦王说:“大王如果您的左膀右臂现在被砍,还能安全吗?知节就算死,也不能离开。”
 
    626年,李世民为自保发动玄武门之变,程知节参与其中。玄武门之变后,程知节升迁右武卫大将军
 
    程知节早年赫赫战功,在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时,留守长安。唐太宗驾崩,程知节统率飞骑军护卫太子李治回朝继位。可惜却因为征讨贺鲁而留下了晚年的遗憾。
 
    在显庆元年(656年),唐高宗李治准备讨伐叛唐自立的阿史那贺鲁,这次他挑选了一位宿将领兵出征,此人就是担任左卫大将军的程咬金。李治任命程咬金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领精兵西征。从程咬金的官职上就能看出皇帝的目标,那就是彻底将这一带叛乱平定。
 
    唐军进兵之初,程咬金率军与其4万敌军骑兵展开激战,双方互有胜负,此时前军总管苏定方正率500骑兵从敌军后方发起冲锋,才将敌军击溃,唐军“追奔二十里,杀千五百余人,获马二千匹,死马及所弃甲仗,绵亘山野,不可胜计”。此时唐军应该乘胜追击,将阿史那贺鲁彻底击败。
 
    但在这时,一个叫王文度的跳了出来,他是大军的副将,他非常急妒苏定方的大功,对程咬金说:“这时虽说是获胜,但官军也有死伤,千万不要急追敌寇,应自结方阵,慢慢谨慎前行,敌则战,万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还对人讲皇上有密旨给他自己,让程咬金及全军归他指挥,并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可怜远道万里的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被重甲缓缓而行,粮草不继,人马相继冻病而死。苏定方劝程咬金:“我们出师目的是为了歼敌,这时反而坐困自守,敌来必败,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为大将,怎么可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其中肯定有诈。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飞表上奏皇上弄个清楚。”但此时的程咬金却摇头不从。
 
    当唐军抵达恒笃城时,数千胡人开城归降。王文度提议:“这些人等我们离开,肯定又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掉,还能得到大笔资财。”苏定方十分不齿的言道:“这样做我们自己倒成贼了,怎能称得上是为国讨贼呢!”程咬金再次默许王文度的建议。结果几千胡人被屠杀,王文度“分其财,独定方不受”,程咬金作为最高统帅自然也拿了一份。
 
    纸始终包不住火,后来,事情败露。
 
    唐军撤退回国后,程咬金、王文度的事情败露,唐高宗将俩人下狱,最终王文度”坐矫诏当死,特除名“,程咬金则”坐逗遛追贼不及,减死免官“。但程咬金毕竟是开国元勋,自己儿子又是驸马,不久朝廷又重新任命他官职,但程咬金自己也明白自己是英雄老矣,他上表辞官。十年后,程咬金在长安病死,享年77岁。
 
    程咬金由于此事虽没被处死,只是被免除了官职,但是一代英雄因为听信闲人的话而犯下了这样的错误,实在是其一生的败笔啊。令后人唏嘘不已,实属不应该。
 
    征讨阿史那贺鲁一战,唐军虽然最终无功而返,程咬金的一世名节毁于此战,但此战中一位新的将星冉冉升起,他将为大唐撑起一片天,此人就是苏定方!

    相关内容推荐


    唐朝人物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