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野史秘闻 >

李善长被朱元璋满门抄斩,李善长拿出免死铁券还是没用,原来免死金牌上写了这几个字

2022-08-09 17:01来源:通历史网
    1390年,朱元璋将77岁的李善长满门抄斩。李善长翻出当年,朱元璋御赐给他的免死金牌,恳求饶他一命,谁知朱元璋冷笑一声:“你再仔细看看,金牌上写的是什么?”
 
    他仔细一看,顿时傻眼了!
 
    李善长第一次认识朱元璋的时候,他还没有坐稳江山,身边只有几个信得过的武将,在统筹和谋略方面,却缺少贤臣。于是,精读兵书的李善长,成为了朱元璋的“大脑”。
李善长
    两人在交谈中,朱元璋为了验证李善长,是否“胸中有锦绣,腹内藏乾坤”,便故意问道:先生,现如今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割据一方,天下的乱局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
 
    李善长听后,神情从容地说道:秦末战乱频起,百姓民不聊生,汉高祖刘邦在这乱世中崛起,他胸怀坦荡荡,礼贤下士,为人善用,率起义军扫清四海,席卷八荒。
 
    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成就了他的帝王之业。现如今的元朝,朝局混乱不堪,百姓苦于苛政,倘若有一位人杰,效法汉高祖刘邦举事,一定能够成就帝王之业。
 
    后来,李善长在朱元璋日后的版图扩张中,用自己的才华,解决了朱元璋的后顾之忧,朱元璋深知李善长虽然没有带兵打仗,但他所做的事情,比带兵打仗还要重要。
 
    后来,李善长用自己的才华,解决了朱元璋的后顾之忧。朱元璋深知,李善长虽然没有带兵打仗,但他所做的事情,比带兵打仗还要重要。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称帝。李善长便做了大明天子的左丞相,加官“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在封赏的诰命上,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功劳,作了如下评价:
 
    “东征西讨,目不暇给。尔犯守国,转运粮储。昔汉有萧何,比之于尔,未必过也。”可以说,在新建立的大明王朝里,李善长是“承受诏旨、出纳王命”的第一位丞相。
 
    这年五月,朱元璋朱元璋前往汴梁视察,留李善长南京监国。三个月里,朝廷内外大小事务,由李善长按照定规,或情势自行处置。所以,朱元璋对李善长给予了绝对的信任。
 
    而且,朱元璋还给了他一块免死金牌:“免二死,子免一死。”但与淮西诸将一样,功成名就后的李善长,逐渐走向堕落的深渊。
 
    朱元璋一向极为厌恶,那些骄傲自大的臣子,可偏偏跟随他打天下的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如此。功勋位列第一的李善长,也难逃其外。李善长看似为人宽和厚重,内心却极为刻薄。
 
    参政李饮冰,因事与李善长发生纠纷,就被他上奏朱元璋,随后割去双乳,惨死当场。而李善长的亲信李彬,因罪遭到刘伯温斩杀时,李善长前来说情未果,就对刘伯温怀恨在心,以致刘伯温惊吓到告病还乡。
 
    李善长深陷党派之争,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必定会触及朱元璋的底线——谋逆,这一切太祖看在眼里。在后来震惊朝野的胡惟庸一案中,牵涉到诸多王宫诸侯。
 
    朱元璋处决的都是淮西帮的官员,之所以没有处决李善长,一方面是碍于旧情,李善长毕竟是开国元勋,曾立下卓著的功劳,另一方面,李善长作为淮西帮的核心人物。
朱元璋
    他一旦被处决,势必会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搅乱朝堂的秩序,引起朝廷动荡。因此,太祖选择等待时机,并没有处决李善长。
 
    五年后,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参与到了胡惟庸的谋反中,朱元璋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将其免死,但李善长却仍然是无动于衷,没有感谢皇恩,这让朱元璋更加不满。
 
    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长多次上书,请朱元璋饶恕发配边疆的侄子丁斌。结果,朱元璋直接将丁斌收押。在狱中,丁斌供出了当初,李存义与胡惟庸暗中交往的细节。
 
    据供词所言,当初胡惟庸曾经劝说李善长,与自己一同起兵,并约定事成后,将淮西之地分给他。当时,李善长表面拒绝,但其实非常心动,后来干脆表示: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
 
    朝中官员见李善长,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于是纷纷拟书弹劾,就连李善长家的仆人,都倒戈相向,揭发他的丑行。
 
    而真正导致李善长被灭九族的,还是钦天监的一句:“天象发生星变,预示会有灾祸发生,当移大臣!”1390年,李善长在临死前,拿出了朱元璋御赐的免死“丹书铁券”。
 
    不料,朱元璋冷笑一声:“你先看看金牌上写的是什么?”李善长仔细一看,原来是:除谋逆大罪。他立刻面如土色,明白自己在劫难逃了。于是,朱元璋终于出了这口恶气,以谋逆大罪,处死了李善长一家三族。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很多皇帝都是可以同甘苦但不能同富贵的,历史上很多能臣将相,都没有一个善终。
 
    李善长虽是一代名相,但是他还是逃不过朱元璋的手掌心。就连刘伯温,都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更何况是区区的李善长。
 
    李善长终究没明白“功成名退”的道理,如果他足够了解这些,或许可以在朱元璋的庇护下,颐养天年了吧。人生“难得糊涂”,有时候人活着确实需要糊涂,但“世人皆醉我独醒”太难了。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野史秘闻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