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考古文物 >

景德镇窑洒蓝釉钵被老太多做普通的碗,卖钱了,后悔不迭!

2022-08-11 11:09来源:通历史网
    1973年,一老太来到文物店,递给伙计一只喂鸡的旧碗 。伙计以为老太是唬人的,但他看到6个字后,脸色大变,赶紧把老板喊了过来。
 
    老板过来后,伙计指着碗底的“大明宣德年制”六个大字给他看。
 
    老板拿起碗,仔细端详,这只碗是蓝色,外层均匀散布着白点点,碗比较大而且胎体厚重。
 
    老板看过碗后,便向老太问起碗的来历。
 
    老太本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问价的,至于碗到底是不是古董,能不能换钱,其实她心里也没底儿。
 
    看到老板对这只碗挺上心,老太赶紧一五一十地把这只碗的来历说了出来。
 
    老太记得,自她嫁进丈夫家,这只碗就在厨房里,经常使用。后来,家里喂鸡的碗烂了,她随手拿了只碗喂鸡,拿的正好是这只碗。
 
    前阵子,一个老乡去她家串门,无意中,注意到这只碗,临走时,老乡告诉她,这只碗可能是个古董。
 
    所以,今天她来到这里,想问问,这碗到底值不值钱,能值几个钱。
 
    知道了这只碗的来历后,老板给了老太80元。要知道,80块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老太拿着钱, 开心地回家了。
 
    为什么看到“大明宣德年制”这6个字后,伙计会脸色大变呢?
 
    原来,宣德年间的瓷器非常有名,而且在碗中写落款的瓷器更是少见。
 
    老太走后,老板马上联系了当地的文物部门。文物部门接到消息后,马上派专家来到文物店。
 
    经过测量,这只碗高11.5cm,口径25.3cm,底12cm。
 
    最后,专家鉴定,这只蓝色的瓷碗,是明朝宣德年间,非常有名的“景德镇窑洒蓝釉钵”,非常珍贵。专家还建议,交由博物馆保存。
 
    为什么专家如此重视“景德镇窑洒蓝釉钵”呢?这是因为现存世的大明宣德洒蓝釉瓷器数量非常少,加上这只碗,只有4件。
 
    其他3件,分别被天津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收藏家仇焱之收藏。
 
    不过,仇焱之老先生收藏的那只“洒蓝釉",在1980年被一位港商买走,成交价是370万港币。
 
    而这一品类的瓷器,之所以这么少,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洒蓝釉烧制工艺复杂,成功率比较低。
 
    制作过程:先在器物上施白釉,白釉烧好后用竹管蘸蓝色的青釉,用嘴吹竹管的另一端,使釉附在瓷胎上,形成深浅不同的斑点,再经第二次入窑烧制。
 
    之所以成功率低,在于吹釉力度不好把控。要想得到洒蓝釉,必须保证蓝色的釉是均匀地分布在瓷胎上。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多则需要吹十几遍,少也得需要吹三四遍。
 
    二、此种洒蓝釉工艺存在时间短,只存在了10年左右。
 
    洒蓝釉的产生,与宣德帝朱瞻基有关。
 
    朱瞻基非常喜欢掷色子,于是下令让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一种专门玩色子用的瓷器。并且要求釉色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制瓷工匠经过艰苦研制,最终烧制出了洒蓝釉瓷器。
 
    然而,由于洒蓝釉工艺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在宣德之后,洒蓝釉就停烧了,于是这种工艺也就存在了10年左右的时间。
 
    洒蓝釉技术,不仅是当时烧制瓷器的巅峰之作,更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辛勤与智慧的结晶。洒蓝釉瓷器的存世量极为稀少,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目前,景德镇窑洒蓝釉钵,被首都博物馆收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考古文物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