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地理 >

长安怎么从唐之后不再是有政权在此设都城

2022-08-22 14:42来源:通历史网
    从西周文王在长安设立都城,始称“镐京”,后西汉、前赵、西魏、北周、隋(称大兴)、唐继而在此设立都城,前后历经1129年。往后王朝就在未在此设立都城。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都城的,为什么从唐之后就不在此设立都城了。
镐京
    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东有险峻之崤函,南边有武关,西临散关,北及萧关,四周都是天然的屏障,军事上属于易守难攻的地形。又有沃野千里的良田可以滋养百姓。所以许多朝代在此设立都城。
 
    但经过千年的发展,长安周边的环境也被破坏。虽然关中平原有良好的环境,但也经不住不间断的消耗,在古代,关中地处黄土高原,随着人类不断地开垦土地,砍伐树木,植被的破坏导致后来关中土地贫瘠。
 
    长安周边的树木被砍伐去建房、做家具、当柴火、造船舶,古人可是没有保护环境的理念,树木砍了就砍了,也不会种植,树木的砍伐带来的就是关中地区气候的改变,在唐贞观年间,就出现多次干旱。
 
    唐中后期,曲辕犁的出现提高了耕地效率,从原来的两人两牛一天耕地一亩提升到一人一牛一天耕地三亩。耕地的效率提升带来的就是更多的荒地被开发成农田,这样的后果就是加速了水土流失,为什么荒地的开发就造成了土地流失,原本荒地上是有杂草存在的,在被开垦成农田后,粮食在秋天收割后,地表上就没有了植物存在,黄土高原的土壤本来就松软,没有了植被的保护,土壤随着水流被冲走,流下的就是没经过耕种的生土,要想第二年有粮食保证,又要开取更多的土地,就这样的恶性循环,大量的生土暴露在地表,新的荒地再被开垦,不久又被废弃成生土地,生土地又利于植物的生长,就这样水土的流失,关中平原的土地变的贫瘠,寸草不生。
 
    安史之乱之后,长安城被破坏的非常严重,人口流失,原本关中地区的人口被迫背井离家,人口分流后,更适宜的生存环境被开发,以被破坏的关中地区就不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选择。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历史地理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