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风云人物 >

湖北省咸宁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2023-05-03 15:35来源:通历史网
    咸宁市,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有“中国温泉之城”称号,地貌以丘陵为主,西北平原区河湖密布,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桂花、砖茶是咸宁的特色农产。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咸宁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湖北省咸宁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钱亦石(1889年12月21日—1938年1月29日),原名城,字介磐,笔名啸秋、史庐、谷荪、白沙、石颠、巨涛、浪沫、楚囚、曙生等,湖北咸宁人,中国著名教育家、理论家、社会活动家。
 
    钱亦石出生于咸宁县(现咸安区)马桥镇钱家庄一个书香人家,1916年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192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湖北教育厅录用为科员。后在武昌高师附小任教育主任。受到陈潭秋的影响,钱亦石逐渐冲破教育救国的樊笼,广泛阅读各类政治书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由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钱亦石按照党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协助董必武筹建国民党湖北临时党部,当选为国民党湖北省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主任,主办《武汉评论》。1926年1月,钱亦石与董必武等人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武汉后尽力协助董必武,为支援北伐军攻克武昌做了大量领导工作。1927年1月,国民党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武昌召开,钱亦石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后被选为常务委员。
 
    1928年1月,钱亦石根据党的决定,秘密到达日本东京。他在这里精心研读了《资本论》,并和杨贤江、董必武领导了东京留学生中的共产党秘密组织。同年8月,中央决定董必武和钱亦石转往苏联,到莫斯科特别班学习。1930年,钱亦石化装成铁路工人回到上海,开始从事文化活动。1932年起,钱亦石经中共党组织的联系,被上海法政学院和暨南大学聘为教授,主讲《中国外交史》《现代教育原理》等课程。此外,他还在《世界知识》等刊物上发表了近百篇论文,后来编成《紧急时期的世界与中国》《战神翼下的欧洲问题》《白浪滔天的太平洋问题》等书。钱亦石这些论文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解剖刀”,精辟地分析国际形势的发展,揭露了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阴谋。董必武称赞这些论著“不仅是国内第一流的论文,即置于国际第一流的论文中,也毫无逊色”。
 
    这期间,钱亦石还和周扬、阳翰笙、夏衍等领导了上海文化界党的秘密组织工作。1936年至193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成员、苏联之友社党团书记,还与邹韬奋等人组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通过这些组织,团结左翼知识分子,出版刊物,组织读书会和社会科学研究小组,宣传马列主义,并在学生、职工中开展文化教育运动。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钱亦石担任第八集团军服务队少将队长,率领30多位作家、艺术家奔赴抗日第一线,动员沪杭线地区人民,实行军民联合抗战。因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于1938年1月在上海病逝,时年49岁。
 
    黄永胜(1910年11月17日—1983年4月26日),本名黄叙全,湖北咸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1910年11月17日生于湖北省咸宁县,1927年6月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部到井冈山,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排长、红12军连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特务营营长、红1师第3团团长、红2师师长,参加过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1933年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河军区、热辽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45军军长和第14、13兵团副司令员,参加了辽沈、平津和衡宝等战役。
 
    1950年起,先后任第13兵团司令员,第15兵团司令员兼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华南军区、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68年递补为中央委员)。后历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兼军政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83年4月26日于青岛病逝。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钱瑛(1903年5月14日—1973年7月26日),原名钱秀英,又名生桂,号海霞,曾用名彭友姑、陈萍等,生于湖北潜江,祖籍湖北咸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钱瑛出生在一个“道德守旧,学问唯新”的家庭里。8岁时,即入私塾,也正是因为与新文化的接触,钱瑛对一些封建陋习深恶痛绝。她坚决不再缠足;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并以死来抗争。1923年进入湖北省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并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1927年3月,经吴瑞芝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时期,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洪湖和潜江县委的领导工作。1928年7月,在上海从事地下党工作,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兼交通。1929年初被派赴苏联学习。1931年回国后不久,被派往洪湖苏区工作。1933年初到中共江苏省委担任妇委工作,因遭人举报被捕,7月被解押到南京。1937年8月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经周恩来的努力,钱瑛等被押的共产党员被释放出狱。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她从事中共地下党工作,多次被捕入狱。
 
    1940年调到南方局工作,担任驻川康特委代表、西南工作委员会书记。1946年,八路军办事处由重庆迁到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中央重庆局改为南京局,她跟随周恩来到达南京,出任中共中央南京局组织部部长。1946年7月奉命转到上海,被任命为上海局组织部长,分管组织工作及学生运动、青年工作,继续坚持在国民党的势力范围内展开斗争。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9月奉命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第一任部长兼党组书记。1959年4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撤销监察部,职能改由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负责。1959年4月28日-1960年11月19日钱瑛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部长。于1973年7月26日去世,终年70岁。1978年3月2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将其骨灰移至八宝山革命公墓。
 
    何功伟(1915年—1941年11月17日),又名何彬、何斌,湖北咸宁人,革命烈士。
 
    1935年因参加湖北的“一二·九”学生运动,被国民党通缉,后去上海,于1936年8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1938年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及武昌区委书记,之后接受中共派遣到鄂南、鄂西,曾经担任鄂南特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创建了鄂南游击队。1940年2月任湘西区党委书记,1941年1月因叛徒出卖,在湖北恩施遭国民政府军统逮捕,同年11月17日被杀害,时年26岁。
 
    聂洪钧(1907年11月25日—1966年8月12日),曾用名聂鸿钧,湖北咸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聂洪钧于1922年考入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堂。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经彭湃、罗严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任省农协驻鄂南特派员。他回咸宁后,建立中共咸宁县特支和共青团咸宁县特支,任特支书记。1926年8月下旬,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打响,聂领导咸宁工农民众积极配合北伐军。1927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任上海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中共京汉特委书记,红十军政委,陕北军区军委主席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鄂东区委书记,东北粮食总局局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南财委副主任,粮食部副部长等职,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委。1966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1岁。
 
    郝诒纯(1920年9月1日—2001年6月13日),湖北咸宁人,生于湖北武昌,中国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6年清华大学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生毕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诒纯长期致力于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微体古生物学科研和教学。主持完成《松辽平原白垩-第三纪介形虫》、《西宁民河盆地中侏罗世-第三纪地层及介形虫、轮藻化石》、《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层及有孔虫》、《中国的白垩系》、《有孔虫》等重要著作。开展微体古生物的古海洋学及海洋地质学研究,主持完成《冲绳海槽第四纪微体古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西沙北海槽第四纪微体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和《南海珠江口盆地第三纪微体古生物及古海洋学研究》等专著。
 
    吴茂林(1913年—1944年),原名吴廷健,湖北咸宁人,革命烈士。
 
    1931年参加革命,1934年入党,曾参加长征,后被组织派往东北军中工作,西安事变后返回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延安摩托学校学习。1938年1月由党中央派往新疆,入新疆航空机械班学习。由于在战争中多次负伤和航空队紧张的学习和生活,积劳成疾。1942年9月被盛世才软禁,身体备受折磨,不幸于1944年10月5日光荣牺牲。吴茂林的遗骨,解放后安葬在乌鲁木齐南郊的革命烈士陵园中,墓前竖立着刻有董必武亲笔题词的“吴茂林烈士之墓”的高大洁白的汉白玉墓碑。
 
    万连卿(1920年8月-2001年5月),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人,抗战老兵,八百壮士幸存者之一。
 
    万连卿是抗日战争时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幸存者之一,是谢晋元等八百壮士英雄群体的一员。
 
    张高勇(1942年4月13日 —2007年3月16日),湖北咸宁人,表面活性剂与日用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高勇于1961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6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高级工程师、副所长、院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3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太原逝世,享年65岁。
 
    张高勇主要从事表面活性剂合成、物理化学及其在传统产业和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长链烷烃脱氢的热力学及含催化剂失活的化工动力学模型;发明了脂肪酸烷基酯的新生产方法;主持了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与工程开发;指导了新型杀菌剂的研究开发和DCS-3氧化铝载体的工程开发与产业化。
 
    王鸿猷(1878年—1916年),亦名朝鼎,字子匡,湖北咸宁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王鸿猷自幼在家读书,后赴武汉求学。清光绪卅年(1904年),王鸿猷获得公费派赴比利时留学的机会,到比利时学习政治经济学。1905年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加入孙中山建立的革命团体,后该团体改为中国同盟会布鲁塞尔支会,王鸿猷同时转为同盟会会员。在欧洲期间,王鸿猷常在英、法各国奔走,与孙中山常有书信往来。1909年10月8日,孙中山为商议办《学报》之事,从英国伦敦致函王鸿猷,提出办报的宗旨是“可作交通内地各省有心人之机关,又可作联络欧洲学界之枢纽”,并委托王鸿猷办报。此后,王鸿猷帮助孙中山组织了公民党,用以联络留学欧洲的中国学生。
 
    辛亥革命后,王鸿猷随孙中山回到中国,任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次长。1912年3月,王鸿猷兼任江南造币总厂正长,但未赴任。南北议和后,王鸿猷赴北京,然而未被袁世凯重用。民国5年(1916年)被袁世凯毒害。
 
    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暨第一次院士会
 
    袁贻瑾(1899年10月30日—2003年3月22日),字怀如,湖北咸宁人,公共卫生学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后赴美国留学。1929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1937年至1942年回国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教授及系主任,1946年至1948年担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卫生署流行病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担任卫生系主任,1946年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卫生部政务次长当年与沈克非、施思明三位医师代表中国在WHO组织法文件上签字,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49年1月13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卫生部政务次长袁贻瑾、常务次长严慎予均辞职,1949年至1952年担任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资源办公室部门主任,1953年至1959年担任世界卫生组织派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医学主任、协同首席医学顾问,1960年至1963年担任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访问教授、台湾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1962年9月,赴利比亚考察,1963年至1964年担任夏威夷大学“E-W中心”访问学者,1964年至1968年担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2003年在台湾病逝,享年104岁。
 
    他在公共卫生学方面曾发生许多论文与著作,包括生物统计学、流行病学、人口统计学、结核病学、营养学、家庭计划等议题。有《防痨运动》一文,发表与《医潮》1948年第2卷第1期。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