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战争军事 > 历史名战 >

为什么说香积寺之战,是中国冷兵器战斗的巅峰?

2023-05-03 17:34来源:通历史网
    香积寺,位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它东连神禾原,南接子午谷,西傍潏河水,北依少陵原;庙宇肃穆,景象壮观,山川秀丽,风景宜人,是西安有名的旅游胜地。
 
    可是谁又能想得到,1000多年前,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腥风血雨,惊心动魄的著名战役。
 
    这就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9月的香积寺之战。这场战役是由唐军主动发起的,是在经历两次失败之后,为了收复长安而发起的第三次战役,他们的对手则是安禄山的叛军。而这场战役也被称之为中国冷兵器时代战斗的巅峰之役。
 
    伟人曾经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从来都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故此,香积寺之战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冷兵器时代战斗的巅峰,绝不仅仅是因为在此次战役中使用了像陌刀这样的先进武器,而是因为这场战役投入的兵力众多,战损率极高,战况极其惨烈。
 
    唐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因为惨烈的战况,唐军的胜利只能称之为惨胜。综合这场战役中双方的战意以及战力的对比来看,唐军的惨胜是必然的结果,这也就意味着,在这场战损率超过60%的战役中,死伤无数,血流成河也就是在所难免的。
 
    发动这场战役的唐军首脑是唐肃宗李亨,彼时他刚刚在灵武即位不久,他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是因为他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为了躲避安史之乱,逃到蜀中去了。李亨应时上位,其当前唯一的任务就是要平定安史之乱。
 
    要想平定安史之乱,首先就是要收拢人心;要想收拢人心,首先就要重建大唐朝廷的权威;而要想重建权威,当务之急首先就要收复都城长安,李亨是否能够坐稳皇位,就是由这一系列的连环效应决定的。
 
    而且李亨还有一个不能为人所知的小心思,他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是在心不甘、情不愿的状况下被迫退位的。因此,在李隆基的禅位诏书上曾经写明:只有当李亨收复了长安之后,他才会交出全部的权力。
 
    这就使得发起收复长安的战役,对于李亨而言是势在必行的。尤其是连续遭受两次失败之后,李亨的心情变得更为迫切,与此同时,他也不得不更加谨慎。实施此次战役的领军人物及重要将领,都是李亨经过再三斟酌之后才最终选定的。
 
    元帅便由他的长子广平王李俶担任,他也就是日后的唐代宗。他虽然算不上英明神武,可也绝非是纨绔子弟,还是有着一定的政治水平和进取之心的。李俶担任这个元帅,实际上也就担负着替父出征、掌控全局的重任。
 
    战意满满的李亨当然知道,他的这个儿子并非是军事上的行家里手,任命他为元帅,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稳定参战将士的军心。有鉴于此,李亨任命郭子仪为副元帅来主管本次战役中的军事事务。
 
    郭子仪彼时任朔方节度使,是大名鼎鼎的唐朝中兴名将,是文武双全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和李俶的结合,是唐军在军政方面的完美结合。随后,李亨又根据郭子仪的建议,精心选拔了三位主将。
 
    前锋主将李嗣业是安西节度使梁宰的部下猛将,其人身高体壮,力大无穷;善使陌刀,作战勇敢;曾经多次参与平定西域的战役并屡立军功,人称“神通大将”。而后军主将王思礼则擅长运用谋略、治军严谨,他也是多次参加平叛战役的重要将领。
 
    骑兵主将仆固怀恩是铁勒族将领,他精于骑射且骁勇善战;身经百战而鲜有败绩,其家族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牺牲了40余人,他本人更是大义灭亲,曾经杀了征战不利的亲儿子。
 
    这三位主将之所以得以被选中,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久经战阵,作战勇猛,富有实战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对大唐忠心不二!至此,唐军方面皇帝与将帅不仅战意十足,而且同仇敌忾,为即将到来的香积寺之战打下了坚实的领导核心基础。
 
    反观叛军方面,李亨的对手是刚刚杀死父亲安禄山继位的伪大燕皇帝安庆绪。其人虽然长于骑射,但是性格较为软弱,他即位之后便将军政大权,全权授予给和他一起密谋杀死安禄山的文臣严庄,自己则只顾贪玩享乐。
 
    安庆绪得位不正,严庄也不过是一介文臣,他们在叛军中的威望远非安禄山可比。严庄自己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在执掌大权之后,对安禄山部下的重要大将们采取了升官及赏赐的笼络策略,希望能够借此稳定局面。
 
    可是这些大将们皆是久经沙场,嗜血成性的贪婪之辈,严庄的笼络策略对于他们而言,实际上就是一种放纵策略,比以身伺虎,刺血喂鹰更加糟糕,他们由此便看出了安庆绪和严庄底气不足的虚弱本质,也就更加不把安、严二人放在眼里。
 
    镇守长安的叛军将领亦是如此,元帅安守忠是安禄山的养子,有较强的军事指挥能力;骑兵主将李归仁是精锐骑兵“曳落河”的统领,勇猛异于常人;京兆尹田乾真是长安地方军事主将,有较强的军事作战能力;西京留守张通儒,长安地方军事副将。
 
    其中安、李、田三人均是在安禄山起兵反叛之初,便追随他的十八骁将,更被唐肃宗的重要谋臣李泌视为了不起的将才,张通儒其人能力如何不见经传,但是他能被安禄山看中,担任这样重要的职务,想来也不是等闲之辈。
 
    安禄山的叛乱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没有进取之心。在前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之后,安禄山本人及其部下便都忙着烧杀抢掠,花天酒地;从而全无战意,迟迟未能西进乘胜追击杀入蜀中,也就给了唐朝喘息之机,给了李亨卷土重来的机会。
 
    安庆绪的继位,使得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各路叛将心怀不服各自为政,造成了上下离心的状况,对于即将由唐军发起的收复长安的第三次战役,安庆绪,严庄以及长安叛将虽然会全力应对,但是战意却远不如唐军一方强烈。
 
    此次战役,唐军方面调配了15万人马,而长安叛军却只有10万余人,将帅同心,战意十足,指挥体系和兵力均占优势的唐军,为何只能收获惨胜的结局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叛军有着强悍的战斗实力。
 
    这也是长安叛将们敢于全力应战唐军的强大的心理因素,在他们眼里,唐军根本就不是和他们同一级数的对手!就在757年的2月和5月,同样是由郭子仪和仆固怀恩带领的唐军,在潼关之战和清渠之战中两度被他们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尤其是在清渠之战中,唐军兵力四万,而叛军则只有一万人,郭子仪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主动出击,摆出了三角状的锋矢突击阵型,而叛军则以一千重装骑兵在正面顽强抵挡,而以两路各4000人的轻骑兵,迅雷不及掩耳地从两翼偷袭得手,包抄了唐军后路,从而使得唐军军心大乱,最终遭遇惨败。
 
    两次战败让郭子仪领教了叛军的厉害,他从叛军不仅战力惊人,而且战术精妙的整体军事素养中看出,其领军的安守忠,李归仁等人确有大将之才!但是叛军强悍,唐军就一定是不堪一击吗?其实也不然,唐军部队多来源于平卢、安西、朔方等镇,也是训练有素,屡克强敌的劲旅。
 
    郭子仪认真地分析了战败的原因,发现相对于叛军而言,唐军有三大弱点:第一,唐军多来自于西域边防苦寒地带,不怕冷却怕热,而长安的温度要比西域更高,唐军士兵的战意会相应有所不足。
 
    第二,唐军以步兵居多,而叛军以骑兵居多,尤以重装骑兵难以对付,相对而言,唐军的战斗力和机动性都要稍逊一筹;第三,唐军的部队中除了来自藩镇的边兵之外,还有来自于西域多个游牧民族部落的骑兵,所以唐军在协同作战的配合程度上不如叛军那样默契,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期。
 
    此次战役是第三次收复长安的战役,李俶被唐肃宗任命为元帅,可谓郑重其事地表明了朝廷务求一胜的决心,因此全军上下也就作好了克服暑热的心理准备。而郭子仪要做的,就是吸取前车之鉴的教训,针对唐军的弱点做出精密的战术部署:
 
    他首先摒弃了清渠之战中唐军的锋矢阵型,将其改成为前、中、后三军梯次相连的阵型,从而巩固了唐军的战略防御纵深;其次,他安排李嗣业为前锋,率领陌刀军专门对付叛军突击冲锋的“曳落河”重装骑兵,“曳落河”是突厥语,即意为健儿、壮士的意思,而陌刀的意思,就是野外作战用刀。
 
    第三,他严加叮嘱战场上负责侦察的踏白军,随时密切关注叛军两翼骑兵的动向;第四,他密令仆固怀恩率领4000名回鹘重装骑兵,埋伏在中军的侧后,只等叛军的轻骑兵从侧翼包抄时就立即出动迎敌,围而歼之。
 
    一切都安排就绪之后,唐肃宗和郭子仪也依然没能完全放心,他们的不放心是有道理的。此次作战的唐军除了从各地藩镇选拔的11万精锐之外,唐肃宗还分别向回鹘、大食、于阗、南蛮等游牧部落借兵4万,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尤其是回鹘的4000重装骑兵,是唐肃宗许下了收复长安之后,唐廷只要土地,而其余金帛子女悉数归于回鹘的承诺之后,回鹘首领才答应借兵的。这样七拼八凑起来的15万大唐联军,已经是唐肃宗能拿得出的最后的精锐了。
 
    假如说唐肃宗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的话,那么在此次收复长安的战役上,他就已经押下了最后的赌注,这让他怎么可能完全处之泰然呢?而对于他的心理,身为副元帅的郭子仪自然也是十分清楚的。
 
    就在大军开拔之际,唐肃宗亲自摆酒设宴为诸将壮行,酒席宴前,他拉着郭子仪的手再三托付道:大唐天下,尽在此战;而深知叛军实力的郭子仪也根本就不敢托大,他只能奋力一战,但是胜负与否,他也无法预判。他只得回应唐肃宗道:此战若是不胜,臣当以死谢罪。
 
    唐军在悲壮而又激越的气氛中,向着长安城的方向出发了,眼看离长安城越来越近,郭子仪根据踏白军的侦察报告,将战场选在了香积寺西北面的一马平川之地,此处西面便是沣水与潏河的交汇之处,成为唐军左翼的天然屏障。
 
    按照事先的部署,唐军列好阵型严阵以待。时近正午,便听到人喊马嘶之声,安守忠,李归仁等四将率领十万叛军自北面呼啸而来,方圆数十里的战场上,20余万人马分开两军对垒,但见旗幡招展,刀枪如林,黄沙滚滚,征尘蔽日。
 
    叛军阵上,李归仁当先出阵挑战,他率领步兵向唐军阵营冲锋而来,眼看堪堪逼近唐军前沿。随着唐军先锋李嗣业一声令下,弓弩手万箭齐发,叛军立时乱了阵型。随后,李嗣业又命前锋步骑一齐出击,李归仁见势不好,拨马便走。
 
    唐军在后紧紧追赶,一路杀到了叛军前沿。忽听得李归仁仰天大笑,他将令旗举在手中轻轻一摇,叛军前沿的步兵如潮水般分两边散开,但听得一声炮响,叛军的“曳落河”重装骑兵风驰电掣般地杀了出来!
 
    正在追击的唐军步骑还没等反应过来,叛军的重装骑兵就已经杀到了面前!所谓重装骑兵,就是连人带马都用厚厚的盔甲裹住,使其有着极强的防护能力,任你刀砍、枪扎、箭射,都难以伤其分毫,若是再用铁链相连的话,就等同于《水浒传》里双鞭呼延灼的铁甲连环马了。
 
    在“曳落河”的刀光闪闪中,马蹄纵横下,即便是唐军步骑死战不惧,却也实在难以抵挡这种强大的冲击力,于是不得不在梯次抵抗中逐渐后退。可李归仁哪里肯舍,他一马当先,转身冲阵,“曳落河”万马奔腾,紧随其后;眨眼之间,便已再次接近唐军前沿。
 
    就在前锋步骑开始退却的时候,站在前沿瞭望的李嗣业也看明白了,原来刚才李归仁是诈败,其目的就是诱敌深入,掩盖“曳落河”的隐蔽性,使“曳落河”能够突然出击,在杀伤唐军有生力量的同时,利用追击唐军败兵的机会,打乱唐军前沿的阵脚。
 
    可是李归仁哪里知道,李嗣业早就遵照郭子仪的将令作好了安排,他转头朝着郭子仪跨马伫立的方向,号令陌刀军全体将士道:今日之事,唯有奋勇向前与敌人一决生死,才有可能死中求活,如若不然,我军休矣!
 
    眼看着李归仁即将杀到眼前,李嗣业一把扯掉甲胄,高举手中寒光闪闪的陌刀,发出了惊雷般的一声怒吼:随我来!随着这一声大吼,2000名陌刀军将士也纷纷举刀冲锋,他们一字排开,手中的陌刀上下翻飞,飞舞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刀墙!
 
    这陌刀是唐朝一种极其厉害的兵器,为诸多网文所推崇,因为唐朝禁止陌刀作为陪葬之物,所以我们今天看不到它的真容。据《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记载:陌刀锋利无比,是唐军专门用来对付游牧部落骑兵的利器,一旦将其挥舞开来,可力透数层铠甲,令敌人的骑兵人马俱碎!
 
    而陌刀之所以如此锋利的原因有二:其一,陌刀有着独特的外形设计,约长一丈,重达15斤以上,有柄有刃,并且两面开刃,和《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和天目将彭玘所使用的三尖两刃九耳八环刀,颇有相似之处。
 
    其二,陌刀有着复杂的锻造工艺,采用灌钢法铸造,采用镔铁作为材质,在高碳钢中加入低碳钢,然后经过反复锻打,数日才能打成一把。所以陌刀具备了高密度的韧性,以及沉重的分量,使用陌刀的士兵,也必须是大力士才行。
 
    赤膊上阵的李嗣业身先士卒,他天生的神力再加上手中的陌刀,其势无坚不摧,不可阻挡!眨眼之间,便力斩十数人,这也大大地激励了所有的陌刀军将士。但见陌刀所过之处,血肉横飞,鬼哭狼嚎;残肢断臂,漫天飞舞。
 
    一向纵横无敌的“曳落河”,在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刀墙后,被打得懵头转向,不得不且败且走,唐军就此稳住了阵脚。而唐军前锋步骑也紧紧随后掩杀,面对叛军回身射来的飞蝗箭雨,冲在最前面的唐军都知兵马使王难得丝毫不惧,他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长枪拨打雕翎,一边策马狂追。
 
    可还是有一支冷箭射中了他的眉骨,王难得疼得大叫一声,但是他并未就此倒下,而是咬紧牙关,强忍疼痛,一抬手将箭头拔了出来!这一下把眼皮也扯了下来,顿时,王难得的脸上血流如注,而他却迅速用袍袖擦去脸上的血迹,力战不退。
 
    前军发生的这一切,伫立在中军的郭子仪都看到了;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叹息道:我军有李、王二人这样的勇将,何愁不胜?就在此时,踏白军侦骑飞马来报:叛军埋伏于正东的轻骑兵已经出动了,正朝我军侧后飞奔而来!
 
    郭子仪冷笑一声:故技重施!他即刻派传令兵前去通知后面的仆固怀恩:准备迎敌!仆固怀恩早已养精蓄锐,等候多时。他接令之后,便立即率领回鹘重装骑兵倾巢而出,如同一大团乌云卷地而来,冲出阵前,迎面正遇上叛军前来偷袭的轻骑兵。
 
    两军一经相接,高下立判!回鹘骑兵毫发不损,而叛军的轻骑兵却人仰马翻!眼见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即将结束,仆固怀恩更加意气风发,他并未就此停住进攻的脚步,而是大叫一声:来而不往非礼也!
 
    随即,他率领回鹘骑兵踏着叛军的尸体,如同风卷残云一般直扑叛军的背后。此时已是日已斜西,看到这一幕的郭子仪意识到:全面反攻的时刻来了!他一声令下,唐军中军部队便紧随前军,发起了惊涛骇浪般的冲锋,而叛军阵中的安守忠也意识到:决战的时刻来临了……
 
    眼见得自己所部已经处于唐军的前后夹击之势,彪悍勇猛的安守忠面无惧色,他将手中的大刀高高举起:弟兄们,跟他们拼了!逐渐陷入绝境的叛军士兵在安守忠的号令下,激发了最原始的野性,发动了残酷的困兽之斗。
 
    而在看到中军已经突破了叛军的防线之后,王思礼也率领后军发动了最后一轮冲锋。20余万大军的这一场混战,直杀得天地变色,日月无光!到处是刀光剑影,到处是尸山血海;兵戈撞击处,是断魂的声音;马蹄踏过处,是血肉的泥浆!
 
    所有的士兵似乎都已变成了来自远古的蛮荒野兽,无论是刀断枪折,还是箭雨纷飞,都无法挡住他们飞舞的胳膊,也无法阻断他们疯狂的呐喊……整个战场上,到处都弥漫着血腥的味道,纵然是天地也为之动容!
 
    天色已渐渐暗下来了,此起彼伏的喊杀声也逐渐小了,拼尽全力的叛军在唐军前后夹击,排山倒海的攻击下业已损失殆尽。眼看大势已去,无力挽回;安守忠和李归仁等四将不得不夺路而逃,带回长安城中,并且连夜撤退东去。
 
    这一战何其惨烈!从午时到酉时,唐军在付出了7万人的伤亡代价之后,阵斩叛军6万余人,俘虏2万人,继而便一举收复了长安城。这一战成为了中国冷兵器时代作战的罕见巅峰,也成为了安史之乱中的转折之战,自此之后,唐军对叛军的战略态势,开始由防御逐步转变成了反攻。
 
    只是不知道,当唐肃宗李亨回到长安城,坐稳宝座之时,是否会想起为此而付出生命代价的数万唐军将士?是否会隆重祭奠他们的亡魂与英灵?是否会恩恤他们留下的孤儿寡妇,年迈双亲?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历史名战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