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风云人物 >

辽宁省大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2023-05-12 11:00来源:通历史网
    大连市,别称鲲城、滨城,旧称旅大市,旧名达尔尼、达里尼、青泥洼。辽宁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特大城市,位于中国辽东半岛辽宁省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大连历史悠久,早在约六千年前就得到了开发;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大连市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辽宁省大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万毅(1907年8月8日—1997年10月31日),原名万允和,字顷波,满族,辽宁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早年在东北军任职,1929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九期。1935年随军转战陕甘地区,任东北军3旅7团代团长。后结识中共组织派赴东北军进行统战工作的刘澜波等人,1936年1月起任东北军第109师第627团中校团长(当时29岁,是东北军最年轻的团长),同年加入抗日同志会,11月参加革命工作,支持和掩护中共党员在该团秘密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东北军第57军第112师第672团上校团长,曾参加南京保卫战。1938年1月任东北军第112师第334旅第667团上校团长,同年3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1942年8月进入滨海抗日民主根据地,找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根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指示,旋即被派回东北军,组织领导、改造脱离脱离反动派控制的第111师官兵,与顽固派进行斗争,任新111师副师长、师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东北挺进纵队司令员,奉命由山东率先开赴东北,指挥所部“清匪反霸”、发展武装,克服天寒地冻、缺衣少粮、武器弹药不足等困难,连续转战于南起沈阳、北至吉林、长春,东起通化,西至法库广大地区,至1946年初使所部由初入东北时的3500余人迅速发展到14000余人。1946年1月起任中共吉辽省委副书记、吉辽(东满)军区副司令员、第七纵队司令员。1946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率领部队先后参加四平战役、三下江南战役。1948年3月在辽阳地区成立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万毅任司令员,参加辽沈战役,先在彰武东南及西南地区阻击国军廖耀湘兵团西援锦州,尔后协同兄弟部队围歼廖兵团于黑山以东地区。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五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万毅任军长。11月至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万毅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5月任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炮兵司令部司令,7月改任东北边防军炮兵司令部司令,10月兼任军委炮兵第一副司令,1951年4月兼任炮兵学校校长。1952年8月至1954年9月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3年9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兵器装备计划部部长。1958年5月兼任国防部第五部部长,负责研究特种武器装备。9月起任中国科协副主席。1959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万毅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5年7月起按正大军区职待遇。1985年9月,请退中顾委职务。1997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当时授衔中将中唯一一名中共中央委员会成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永江(1872年2月17日—1927年11月1日),字岷源,号铁龛,奉天金州(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人,中华民国初年政治人物、被称为“奉系军阀的财神爷”。
 
    王永江少时博览群书,才学过人,为人头脑敏捷,又善医道,在辽阳警政供职期间,深得袁金铠赏识。民国初年。王永江任奉天省城税捐局长时,始见张作霖。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东北金融紊乱,财政收入拮据,袁金铠趁机推荐王永江。1916年,王永江出任奉天省督军署高级顾问,旋即为全省警务处处长兼奉天警察厅厅长,得到张作霖信任。1917年,张作霖委任王永江为奉天省财政厅厅长兼东三省官银号督办。王永江到任后,财政收入迅速好转,资金得以充实。1922年擢任省长。先后创办奉天纺织厂、东北大学,修建沈海与洮昂铁路,并与孙中山有多次信函往来,曾为支援北伐军百万巨资起过重要作用。1926年,王永江鉴于军阀混战,借病请假回籍,从事著述,1927年因病逝世。
 
    王永江喜诗文,擅长书法,藏书在当时具有一定规模,先后藏书4万余册,并按照经史子集史部分类管理,特别注重易经和医学图书的收集,为其研究和编著《医学辑要》提供了丰富的史料。1945年大连解放后,所藏图书中,将3万余册捐给大连市图书馆。著有《读易偶得》、《铁龛诗草》(二集)、《易原窥余》、《阴符经注》及《医学辑要》、《痼疾窥余》、《赫山子》、《治世论》、《痼疾蒙谈》、《方书选粹》、《铁龛诗草》等,亦精书法,摹拟王右军,笔意饶有风致,东北大学校训"知行合一"匾额乃其手笔。
 
    关向应(1902年9月10日—1946年7月21日),原名关致祥,又名应禀,笔名始炎、仲冰,曾用名李仕真、郑勤,满族。辽宁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区)大关家屯(现隶属向应街道)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共河南省委和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工作。中共六大后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后从事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及中共中央长江局工作。1932年,任湘鄂西军委主席和红三军政治委员。长征途中,任红二方面军副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政治委员,与贺龙一起开辟了晋绥根据地。1946年7月21日病逝于延安。
 
    2009年,关向应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高玉宝(1927年4月6日—2019年12月5日),出生于辽宁瓦房店孙家屯村,祖籍山东黄县,中国作家。
 
    高玉宝15岁起做劳工、17岁学木匠,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辽沈、平津、衡宝战役中立大功6次。1954年进中国人民大学工农速成中学读书,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历任战士、通讯员、文艺干事,师职创作员,共青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中德友好协会理事,辽宁省民间文学协会理事,沈阳军区创作室名誉主任。辽宁省第八、九届人大代表,全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名誉主任、顾问、高级讲师、德育教育导师,教授。曾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代表大会及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并多次参加全国全军英模、先进工作者大会,还多次到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曾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23次接见,曾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3次接见,曾作传统教育报告3300余场、340余万人次,是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中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获金质奖章)。
 
    他的短篇小说《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曾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半夜鸡叫》被拍成木偶电影,1995年被选入《共和国文学作品经典丛书》。长篇小说《高玉宝》在国内用7种民族文字出版,并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外文翻译出版,仅汉文出版的就达450多万册,并被改编为24种连环画。他,就是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战士作家”的高玉宝。2019年12月5日16时12分,高玉宝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2岁。
 
    毓嶦(1923年11月28日—2016年7月8日),字君固,满族,爱新觉罗氏,生于大连,书法家,中国最后一位恭亲王。
 
    他的父亲溥伟于清光绪年间承袭了和硕恭亲王爵,清灭亡后,1923年,溥伟逃到大连时,毓嶦出生,自幼喜习书法。1936年父亲恭亲王溥伟去世后,当时处于家庭生活困难而投靠满洲国皇帝溥仪,在新京为满清宗室子弟组建的所谓“私塾”。因在私塾受教得宜,又近在溥仪身边,1939年就顺理继承满洲国恭亲王的爵位,但继承爵位时并未有任何正式仪式,只是私下底给溥仪磕几个谢恩头。1945年,毓嶦与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虏,被软禁五年。1950年,毓嶦被遣送回中国,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强化思想改造。1957年,毓嶦被特赦结束牢狱生活回到北京。2016年7月8日晨,在北京逝世,享寿93岁,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
 
    毓嶦是一位书法家,擅长行书及草书,且杰作数量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毓嶦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员。
 
    刘长春(1909年11月25日—1983年3月25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人,短跑运动员。
 
    1927年底就读于东北大学体育系,1932年毕业。1932年7月8日,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他也是代表中国参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一人,1933年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100米和200米摘冠并破全国纪录,该纪录保持25年才被打破。与另一位短跑名将程金冠并称为“北刘南程”,1936年,刘长春再次代表中华民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69人代表团经过27天的海浪颠簸,恢复不及时,与程金冠、傅金城参加男子100米跑均于预赛便遭淘汰,以致望洋兴叹“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体育”。1950年,刘长春始长期供职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1983年3月25日逝世。
 
    于希渭(1909年—1980年),出生于大连金州貔子窝(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碧流河村王屯),著名中长跑运动员。
 
    于希渭少年时喜欢中、长跑运动,每天都跑着上下学。一次,他与火车赛跑,从城子坦车站与火车同时出发,连追3站(夹心子、皮口、李屯),和火车同时到达李屯车站。当时被人们誉为“飞毛腿”。1928年在大连大、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分别以2分10秒6和4分37秒6夺取中学组800米、1500米冠军。1930年在大连中华青年会举办的田径运动大会上,以2分的成绩创造了800米新纪录。1932年7月30日,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张学良亲自宣布刘长春和于希渭为运动员、宋君复为教练员,代表中国出席第十届奥运会,后因日本阻挠于希渭缺席。1942年和1943年,他在东京明治神宫竞技中心举行的体育大会上,多次夺冠,被称为“远东之雄”。1948年5月,在上海举行了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他年过四旬不减当年之勇,夺800米和1500米两项冠军。
 
    据统计,他一生参加国内外大赛34次,在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和10英里跑比赛中,共获得50个第一名,被大连人称为“铁脚于”。
 
    夏文运(1905年12月28日—1978年11月15日),辽宁大连人,爱国人士。
 
    1917年考入关东州公学堂南金书院高等科,1919年考入旅顺师范学堂,毕业成绩各科全优,于1925年赴日本广岛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29年,夏文运从广岛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又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1931年完成硕士论文答辩,正式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毕业,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硕士之一。1932年3月,夏文运回到大连,后奉李宗仁之命潜伏于日军参谋部第二课课长和知鹰二身边卧底,长期刺探日本军事情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进攻徐州,突入皖西、豫南,围攻武汉的战略和兵力分布等绝密情报都是夏文运从和知鹰二处刺探获得后所提供。1938年2月上旬,李宗仁接到夏文运密报:板垣师团从胶济路南进军蒙阴、沂水等地。李宗仁据此料定板垣征四郎将进攻临沂,因此命令庞炳勋军团驰往临沂,堵截敌人。庞炳勋军团奋战到3月中旬,渐渐抵挡不住坂垣师团;而此时南北战线都很吃紧,李宗仁无兵增援。危急关头,夏文运又发来密报:日军南动而北不动。李宗仁获报后,迅速抽调张自忠的59军北上。庞炳勋部、张自忠部在临沂歼灭日军三千多人,彻底粉碎了板垣、矶谷两师团会师台儿庄的企图。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评价夏文运:冒生命危险,为中方搜集情报,全系出于爱国的热忱。渠始终其事,未受政府任何名义,也未受政府分毫的接济。这样的爱国之士,甘作无名英雄,其对抗战之功实不可没,其情报的迅速正确,抗战初期可说是独一无二。
 
    迟尚斌(1949年9月19日—2021年3月6日),辽宁大连人,中国足球运动员、足球教练。
 
    迟尚斌15岁开始接受足球系统训练,1969年在辽宁青年足球队效力。次年进入中国国家足球队并参加亚洲杯、奥运会及世界杯预选赛等大赛。迟尚斌也曾担任国家队队长五年之久。迟尚斌在1982年退役。迟尚斌于1985年在北京部队首次出任主教练。两年后在日本球队大阪钢巴的青年队出任主教练。迟尚斌回国后执教大连万达,创下连续55场不败的纪录。其中1996年率领大连队以不败的战绩甲A联赛获得冠军,迟尚斌获得最佳教练。1998-2000年迟尚斌分别执教了四川全兴及厦门远华,其中在厦门队获得甲B联赛冠军,助厦门队升入甲A联赛。2000-2002年,在国家队任助理教练。离开国家队教练组后,先后在河南建业及江苏舜天执教。2005年2月,迟尚斌执教深圳健力宝,但在3个月后便因深圳队内矛盾激化而下课。
 
    2009年9月,迟尚斌出任新组建的乙级联赛球队大连阿尔滨总教练。2017年,迟尚斌出任中国企业体育协会职工足球委员会主席,2021年3月6日去世,享年72岁。
 
    庞睦堂(1882年—1940年),名志顺,字睦堂,以字行,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镇大房身村人,大连华商八大富豪之一。
 
    自幼聪明,深受其父宠爱,在私塾堂读书将近10年。1898年沙俄侵占旅大后,庞家兄弟开始做购运羊草生意,为庞家的经济实力打下了基础。1905年日俄战争后,举家迁至南关岭泉水屯,在大连市内经营商业。为扩大庞家的经济实力,1907年夏,由庞睦堂出面,投资万日元,于西岗久寿街附近开设福顺义钱庄。庞睦堂为人仗义,在商界交游广泛,且平易近人,恪守信用,故福顺义钱庄每天顾客盈门,在西岗工商界颇有声望。又于东乡町(今修竹街一带)增设福顺义钱庄一处,规模与西岗福顺义钱庄相等。1919年,庞家兄弟于西岗刘家屯开设顺义油坊一处。不久,庞家兄弟分家,各自经营。庞睦堂分得西岗和东乡町两处钱庄。20年代初,庞睦堂又于寺儿沟开设油坊一处。至此,以庞睦堂为代表的庞家兄弟已成为当时大连华商八大富豪之一。
 
    庞睦堂经营有方,热心公用事业,是华商集团中的社会活动家。自1923年被推举为西岗商会会长,四次连任,深得商民信赖,有“终身会长”之称。1924年3月,为振兴民族工商业,庞睦堂亲率满蒙文化协会组织的中国实业视察团赴日本参观考察。返连后创设实业补习夜校。1926年庞氏又个人出资成立大连中华幼稚园,解决华商子弟的学前教育。同年11月,他首倡募捐设立庇寒所兼施粥场以救济贫民。1927年冬,又与东大连商会共同发起募捐,在宏济善堂前建筑灵柩祭奠大礼堂一处,为中国各地商民在大连死亡者寄柩祭奠之用。1933年,他又偕同副会长周子扬首先捐款日元千金,并以市议员身份奔走筹划,终使市会通过,成立大连协和实业学校,解决大连华人子弟升中学之困难。同年,几经周折,开始在南关岭泉水屯兴建睦堂机制造纸厂,1936年正式投入生产,庞睦堂亲任厂长。1937年后,因患病在身,厂事务交其长子庞永铭以副厂长身份进行管理。1940年,庞睦堂病故,终年58岁。
 
    李前宽(1941年1月4日—2021年8月12日),辽宁省大连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导演。
 
    李前宽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1964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电影业和中国内地娱乐圈。1977年,担任悬疑电影《熊迹》的助理导演。1979年,担任剧情电影《瞬间》的助理导演。1982年,开始与肖桂云合作,并联合执导了剧情电影《佩剑将军》。1986年执导剧情电影《田野又是青纱帐》。1989年与肖桂云联合执导历史电影《开国大典》,该片获得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93年,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与肖桂云联合执导了历史电影《重庆谈判》,该片获得“华表杯”政府优秀影片奖、第17届百花奖优秀影片奖。1996年执导战争电影《红盖头》。2000年执导战争剧《抗美援朝》。2006年担任古装剧《传奇皇帝朱元璋》的导演。2011年执导传记电影《星海》。2014年获得“美中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2017年担任第2届中加国际电影节荣誉主席 。2021年8月12日上午8时29分,李前宽在浙江宁波慈溪逝世,享年80岁 。12月30日,获得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表彰。
 
    仲跻昆(1938年2月12日—2020年4月13日),辽宁大连人,中国阿拉伯语专家、中东文学翻译家。
 
    197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深翻译家。仲跻昆是中国翻译界最高荣誉“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北京大学著名阿拉伯语专家、我国著名阿拉伯语文学研究学者。2020年4月13日,仲跻昆教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著有论文《人民的诗人,革命的诗篇——试论伊拉克诗人鲁萨菲》、《源远流长——谈伊斯兰教前阿拉伯文学与世界文化的渊源关系》、《当之无愧——谈纳吉布·迈哈福兹及其文学创作》、《闯出中国研究阿拉伯文学的路》、《谈阿拉伯文学翻译》、《阿拉伯海湾国家的文学》,译著长篇小说《难中英杰》([埃]伊·阿·库杜斯著)、《沙漠——我的天堂》([沙特]赛·萨拉赫著)、《努埃曼短篇小说选》([黎]米·努埃曼著)、《埃及短篇小说选》、《米尔玛拉公寓》([埃]纳·迈哈福兹著),诗歌散文集《本来就是女性》([科威特]苏阿德·萨巴赫著)、《泪与笑》([黎]纪伯伦著),参加编撰《汉语阿拉伯语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文学百科辞典》、《东方文化辞典》、《世界名诗鉴赏辞典》、《简明东方文学史》、《比较文学史》等。
 
    董秋农(1910年—1939年),原名董万丰,出生于金州(今大连市金州区)二十里堡韩家村,抗日烈士。
 
    少年时曾在二十里堡私立小学读书。1928年在旅顺二中读书时,为反对日本统治、随便开除中国学生等暴行,组织领导学生运动,拒不返校复课。1929年转入北平(今北京)一所中学学习。1933年考入日本神户商业大学经济系。留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有了理性认识。1937年1月毕业回到家乡参加革命。1938年董秋农经朱德和彭德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0月,董秋农所在部队奉命伏击途经山东陵县陶家一带的日军,作战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9岁。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孙作云(1912年2月23日—1978年5月23日),字雨庵,号龙举,辽宁省复县(今瓦房店市)人。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历史学家。
 
    1919年就读于村学,1925年考入复县初级中学,1928年考入沈阳东北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从师梁启雄(梁启超之弟)。梁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对孙作云影响甚深。他指出《九歌》是一组抒情诗,它所描写的许多神灵,既具有神话的研究价值,又与古代的祭祀典礼相关联,亦具有民谷学的研究价值。1946年,孙作云受聘于东北临时大学补习班、东北大学、长白师范学院任中国文学系副教授,讲授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楚辞》、《诗经》、中国新文学研究等课程,同时任沈阳博物院研究员,主编《历史与考古》、《国立沈阳博物院汇刊》,出版《辽海引年集》。1948年随博物院到北平,任中国大学教授。1946~1948年,继续从事神说传说、民俗和《楚辞》的研究。著有《说丹朱--中国古代鹤氏族研究》、《说高跷戏出于图腾跳舞》(1946)、《说羽人--羽人图、羽人神话、飞仙思想之图腾主义的考察》(1947),在沈阳《东北民报》上连载《年前年后--从民俗学上考察年节》、《三月三起源》(1947)、《〈离骚〉正文的推测--〈离骚〉文义与文貌之复原》(1948)等。
 
    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孙作云即入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1950年3月调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前身),任设计员,承担中国通史展览的设计工作,提出在原始社会的陈列中应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图腾信仰作为辅助材料的建议。同年加入中国史学会,与张政NB663、李光壁教授等发起创办《历史教学》杂志,并任编委。1951年该杂志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的史学刊物之一。1952年应聘于河南新乡市的平原师范学院任教授,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课程。1956年院系调整,执教于河南大学,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历史文选、《诗经》选读等课程。他还任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史学月刊》编委、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务。1978年5月23日在开封去世。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