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朝代 > 夏朝 >

夏朝的建立与其早期国家形态

2023-05-12 21:11来源:通历史网
    夏王朝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它是由夏后氏的领袖大禹所创立的,他带领着生活在这一区域的部族,对水灾进行了治理,以此来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并最终发展成了一个凌驾于其他部族之上的独裁国度。
 
    在夏王朝,一个真正的国家是由众多的民族组成的联盟,由一个大的邦主管理。“夏人”指的是那些国家中的部落居民,其中就有夏后氏。
 
    在夏王朝,最重要的是一种“家天下”的继承权,一种是由夏后氏建立的,一种是由内而外的,用来区分各族之间的关系。
夏朝的建立与其早期国家形态
    夏朝是一个较早的国家,同时也满足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按照地域进行民族分类”和建立“公共权力”的要求。
 
    因为组成夏王朝地域结构的家族邦国仍是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夏王朝看作是一个初期的国家。
 
    夏朝的建立:其地域与其产生的途径
 
    至于禹治大旱导致了夏王朝的出现,也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的佐证。
 
    这涉及到两个老师关于古老的东方民族的文化起源问题的探讨。
 
    特别是恩格斯关于远古时代的《反杜林论》中关于“统—奴”关系的论述,使我们觉得更加符合夏王朝建立的现实。
 
    恩格斯在其后期的研究成果中,曾指出,在远古时代,在早期的东方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为了维持社会的总体利益而必须通过个体来行使的职能。
 
    在氏族里,那些负责行政工作的人,在最初的时候,很明显地扮演着“社会公仆”的角色。
 
    但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所以,他们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民族权利的雏形。
 
    随后,因为生产率的增加和人口的增加,各个部落就被驱使成为一个更大的团体,从而产生了新的组织,以维护公共的利益,对抗相互矛盾的团体。
 
    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因为他们的力量越来越大,“独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所以,他们不可避免地站到了他们所效忠的群体的对面,成为了“社会之主”,也就是说,他们是一个独裁的、支配和奴隶着自己的民族的君王。
 
    这就是我们对夏王朝形成的路径的概括。
 
    夏朝的社会结构与相关国家制度
 
    首先从夏王朝的社会构成说起。我认为,夏王朝其实是由各部落组成的联盟,由各部落组成,由各部落组成。所谓的大国,就是夏后氏。
 
    夏后氏所管辖的诸邦,组成了夏王朝的疆域。
 
    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人,应该是从禹发大水开始,就追随禹,生活在豫东、鲁西地区,就像夏后氏那样。
 
    治理大水对他们有好处,他们应该都有好处。也许正是由于他们的支持,禹才得以坐上这个宝座。
 
    据史书所述,有扈氏,有莘氏,斟鄩氏,斟灌氏,有虞氏,有仍氏,昆吾氏,豢龙氏,有夷氏,有穷氏,有蛮氏,有蛮氏。
 
    在这个时代,他们应该被称为“夏人”或者“夏族”。时至今日,人们往往以“夏人”(或夏族)相提并论,但他们并不知道,“夏族”和夏人,就住在古黄河流域。
 
    从地图上看,这些人并没有生活在现今某些人认为是“夏文化”的地方,即豫西的二里头和嵩山以北一带。
 
    只要翻开谭其骧所著《中国历史地图集》,便可知此一节。
 
    在这幅图中,唯独在离偃师较近的一处,但我们前面说过,离鲁西很近,按《左传》的说法,离得较近。
 
    那么,这个夏族及其始祖夏禹,应该就是来自于河上的人了。
 
    这许多部落,或是诸国,是如何环绕着夏后氏,而夏后氏,是如何把这些部落,放进自己的权利架构里的?与此相关联的机构是什么?
 
    这种体制的建立,其实也是诸民族对夏后氏政权的承认。
 
    现存的有关此种体制的历史资料,认为这种体制的产生与夏后氏,特别是禹之子启,打破了原有的“禅让制”有关。
 
    因此,对“禅让制”的影响也有一定的研究意义。还有一些战国时期的法律论著,认为夏后氏的皇位是以“人臣弑君”的方式确立的,这就是所谓的“以武治国”。
 
    这两本书,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
 
    但是,我认为,虽然无法否认禹、启建立“家天下”的历史,但是,如果说这是一场争权夺利的战争,那么,这很可能只是一种“阴谋论”的杜撰。
 
    笔者认为,夏后氏“家天下”是从“和平演变”中产生出来的,这是一种无意间在社会发展大势中产生的结果。
 
    恩格斯说过,从“社会公仆”到“社会主人”的转变,是“循序渐进地”发展起来的,看来就是这样。
 
    至于禹,他已经在治水中树立了极高的声名,在他死后,其他部族还会支持他的家人,成为这个联盟的领袖,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我们注意到,在禹之后,也就是少康时期,大部分国家都承认夏后氏为王。
 
    当年,因为后羿和韩信的叛乱,导致少康国暂时流离失所,但是,在他来到有虞氏之后,有虞国君虞思,立刻对他进行了庇护,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给了他。
 
    “土地沉没,土地肥沃,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为夏民服务”,后来,他“恢复了禹王的功业,祭祀了夏民,恢复了往日的荣光”,这件事情,也就结束了(《左传·哀公元年》)。
 
    由此可见,“家天下”的政体,是真正建立起来的。
 
    夏代国家性质:有关早期国家的定义问题
 
    最后,我们要回到这个问题上来:究竟夏朝是否属于一个民族,它属于何种民族?
 
    我想,这一点不必再说了,不过,我们有责任总结出‘夏国’的原因。
 
    我认为,夏朝能成为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夏朝已具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的两项基本特征:一,夏朝已达到了“依地域而分”的程度;第二,这是一种“建立起的公权”。
 
    在政治统治方面,正如上文所述,夏王朝以“家天下”的政体为基础,使其在氏族中获得了政权的认可。
 
    他拥有超越一切氏族国家的力量。禹才刚刚转变过来,就已经开始施展他的权力了。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禹会在涂山氏”的传说。
 
    在那次会议上,他以一桩小事为理由,将参加会议的人斩杀,摆明了就是要立威。
 
    而所谓“依地域而定之国”,我认为应该是在其之下,有一系列的民族国家组成的管理体系。
 
    这种宗族国家虽然都是亲属关系,但并不具有相同的亲属关系。
 
    由于它们与夏王朝交织在一起,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占据着一定的区域,因而它们也就成了夏王朝的下级行政区划。
 
    现代的学者认为,古老的氏族的名字,代表着他们的血脉传承,比如,夏王的名字,就是他们的名字,比如,有虞氏,比如,姚姓,比如,昆吾氏,比如说,彭姓,比如说,有仍氏,比如说,薛氏,比如说,董姓。
 
    他们都与夏后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与夏通婚,有的在夏任职,有的在任夏封侯,这一切,都证明,他们并不只是一个部落,也不只是部落,更像是一个原始的部落。
 
    说到这儿,是时候给“早期国家”下个概括性的界定了。
 
    这一界定最早是从现代西方的人文主义学者那里得来的,最早是由他们提出来的。
 
    但是,关于这个时代的国家,人们并没有达成共识。
 
    “早期国家”是由荷兰人文学者克烈逊首先提出的,他将其界定为:“在刚刚分裂成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的社会中,用来调节社会关系的一种机构。
 
    后来,苏联一位叫 A· M·哈赞诺夫的专家指出,“初期的政府拥有很多从以前的政府时期延续下来的特点”,除了新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附属和剥削”之外,其“血缘关系对整个社会仍有很大的影响”。
 
    相较之下,中国学界更倾向于认同哈赞诺夫先生的说法。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初期的国度,就是过去历史上所说的“三代”。
 
    他们被称为最早的国家,正是由于他们具有相当多的“原始性”,他们“并不是完全摧毁了氏族制度以后才建立起来的,而是随着他们的建立,随着他们的建立,他们的亲属关系一直保持着,并且持续了很久。”
 
    综观诸说,笔者以为,中国初期的国家,即夏商周三个时期,虽然已经有了公权,但是,其社会仍然依附于其人民之间的亲属关系而存在的政治机构。
 
    结语
 
    夏朝是“三代”中最早的一个,也是最早步入社会的一个民族,其所具备的某些特征也是毋庸置疑的。
 
    其多民族构成的构造特点,显示出夏王朝仍然是以血缘为根基的一种政治体制。所谓“邦”,指的是特定的、具有特定亲属关系的团体。
 
    只有在三个时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邦”之间的隔阂被冲散,这个社会,才形成了一个以行政机构为基础的、相对完整的、相对完整的国家。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夏朝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