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朝代 > 清朝 >

清朝官场礼仪是什么样的?

2023-07-15 10:00来源:通历史网
  清代大臣参见皇帝,或是下级参见上司都要行大礼,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甩袖”。
 
  基本的动作是:右手先翻开左手的马蹄袖,再左手翻开右手的马蹄袖,进而双手用力一甩,最后单腿或双腿跪在地上。
清朝官场礼仪
  那么为何清代的官场上会流行这一礼节呢?关于甩袖文献中似乎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不过仔细琢磨,却不难发现其中的含义。
 
  其一、告诫官员大臣不要忘本。清王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日常礼节中保留了很多满洲元素。从服饰上来看,不管是皇帝还是王公大臣,都统一使用马蹄袖。
 
  马蹄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关外时期女真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渔猎,在打猎的过程中,马蹄袖可以很好地保护猎手的手背。
 
  同时在战争中,马蹄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士兵双手尽可能地少受伤害。入关后,清代的服饰制度虽然借鉴了明代,但马蹄袖这一具有满族特色的服饰被沿袭下来,这是要告诉八大臣们,不要忘记祖宗创业之艰辛,要苦练骑射本领。
 
  其二、主奴思想较为浓厚。清代的皇帝和大臣有鲜明的主奴关系,按照满族习俗,在打猎和打仗时,都是要放下马蹄袖的。
 
  换言之,就是奴才们随时随刻准备着为主子效力,故而在参见皇帝的时候,官员们以甩袖的方式来表明愿效犬马之劳的意思。
 
  其三、受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为官者最高的道德标准是清廉,汉民族自古有句俗话叫“两袖清风”,用来形容官员的清廉。官员甩袖旨在向皇帝表明,自己愿意当一个两袖清风的好官。
 
  御史看过不少作者写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认为甩袖还有一点原因,是大臣官员们向皇帝表明自己没有随身携带凶器。
 
  对于这一点御史是持保留意见的,道理很简单,大臣如果受到皇帝召见,会有很多严格的程序。
 
  进入内廷以后,先是要接受乾清门侍卫的检查,过了这道关之后,在养心殿外还要接受御前侍卫的检查。可想而知,大臣要随身携带利器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至于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御史就不得而知了,如果诸位有不同意见,还望不吝赐教。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清朝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