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朝代 > 明朝 >

一度令明朝头疼的“瓦剌”,如今演变成了哪个民族?你可能想不到

2023-07-17 08:25来源:通历史网
  曾经俘获明朝皇帝的部落,你知道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吗?
 
  明朝皇帝被俘的神秘部落,为何在历史上消失了? 你知道吗?在明朝英宗被俘的那一年,有一个部落的首领竟然拥有了两个皇帝。他们是谁?他们又去了哪里?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部落的面纱吧。
瓦剌
  瓦剌部落的起源和文化
 
  瓦剌,一个属于蒙古族的游牧部落。他们的先祖是斡亦剌惕,原属于“林中百姓”,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的八河地区,以狩猎、渔猎和牧业为生。他们与成吉思汗家族没有血缘关系,但通过通婚建立了亲密的联盟。他们的族名意为“森林之民”或“邻近者”。
 
  瓦剌部落使用的是卫拉特语,属于蒙古语系的西部方言。卫拉特语与东部蒙古语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在元音、辅音、语法和词汇上。卫拉特语也受到了突厥语系的影响,比如借用了一些突厥语的词汇和后缀。
 
  瓦剌部落有四大部或四万户,分别是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除此之外,还有辉特等小部。
 
  瓦剌部落信奉的是藏传佛教,而不是黄教或伊斯兰教。他们也有自己的文字系统,称为卫拉特文字或托忒文字,是基于蒙古文字改进而来的。他们还有自己的历法,称为卫拉特历法或托忒历法,是基于藏历和回历而制定的。
 
  瓦剌部落在艺术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比如他们擅长绘画、雕刻、编织、刺绣等手工艺。他们绘画的风格多采用明亮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主题多为佛教故事和民间生活。他们雕刻的材料多为木头、骨头、玉石等,形象多为佛像、动物、花卉等。
 
  他们编织和刺绣的图案多为几何形状和动植物图案,色彩多为红、黄、蓝等鲜艳的颜色。他们还喜欢音乐、舞蹈、歌唱、诗歌等文艺活动。他们音乐和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富有变化,表现出游牧民族的豪迈和活力。
 
  他们歌唱和诗歌的内容多为赞美祖先、英雄、自然和爱情等主题,形式多为长诗、叙事诗、歌谣等。
 
  他们有自己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谚语等口头文学。
 
  他们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习俗等民俗文化。比如,他们每年都要庆祝“白月节”、“纳达姆”、“札萨克”等节日,进行祭祀、赛马、摔跤、射箭等活动。
 
  瓦剌部落的历史和衰落
 
  瓦剌部落在历史上曾经与东部蒙古诸部争夺汗位和领土,也曾经与明朝和清朝发生过多次战争和贸易往来。
 
  他们在15世纪中期达到了最强盛的时期,统一了漠北诸部,并且扩张到西域、西伯利亚、朝鲜等地。他们后来分裂为四大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其中准噶尔部曾经建立了准噶尔汗国,是清朝最强大的对手之一。瓦剌部落最终被清朝、俄罗斯、哈萨克等势力消灭或吞并。
 
  瓦剌在元朝时期曾经与成吉思汗家族建立世代通婚关系,男尚公主,女适皇位,权势显赫。在元朝衰落后,瓦剌趁机扩大实力,吞并诸部,并积极参与各派系纷争。
 
  明初出兵攻打鞑靼人,给了瓦剌部落首领达克帖木儿崛起的机会。明成祖登基之后,立即派出使者,向瓦剌人发出警告。瓦剌诸部为控制着汗位的东部鞑靼蒙古贵族分庭抗礼,并进而称雄于漠北。
 
  永乐六年(1408)瓦剌首领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贡马请封。七年,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三王中马哈木势力最强。为争夺蒙古汗位,瓦剌与鞑靼部频繁争战,势力各有消长。
 
  1430年,瓦拉首领马哈木去世后,其儿子脱欢成了瓦剌首领,并杀了鞑靼的老大阿鲁台,然后把其他鞑靼部落都收拢了,还和另一支蒙古势力兀良哈部落结亲,开始对明朝发起进攻。1439年脱欢死了,他儿子也先接班,自称太师淮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瓦剌变的空前强大。
 
  明朝的皇帝朱祁镇想要打败他们。他从1439年到1449年,一共打了四次大仗。第四次打仗的时候,朱祁镇被也先抓了,这就是土木堡之变。
 
  这场战争对于瓦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虽然俘虏了明朝皇帝,但是却没有能够迫使明朝投降或者交出大量赎金。
 
  相反,他们激起了明朝的反抗和复仇的意志。在于谦等人的领导下,明朝迅速恢复了秩序和士气,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加强了京师和边关的守备。
 
  在北京保卫战中,明军以少胜多,击退了瓦剌军的多次进攻。瓦剌军在城下围困了一个多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反而损失惨重。加上天寒地冻,粮草不继,疾病流行,士气低落。最后,在明军的反击下,瓦剌军被迫撤退,北京解围。
 
  这场战争暴露了瓦剌内部的深层次问题,也激化了瓦剌与明朝之间的矛盾。在战后,也先虽然杀掉了脱脱不花,自立为汗,但是他却失去了蒙古各部的支持和信任。他打破了成吉思汗家族血脉才能称汗的传统规则,引起了蒙古人的反感和不满。
 
  同时,他也失去了与明朝和平相处的机会。明朝在于谦等人的主持下,采取了离间计策,拉拢蒙古各部反对也先,并且限制了与瓦剌的贸易往来,削弱了瓦剌的经济基础。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先不久就被部下所杀。他死后,瓦剌内部分裂为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等部落。这些部落之间互相争斗,并且受到清朝、俄罗斯、哈萨克等势力的侵扰和影响。最终,在历史上消失了踪影。
 
  如今,瓦剌人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还有一些部落迁徙到了俄罗斯。
 
  瓦剌部落对现代社会和民族的影响和贡献
 
  尽管瓦剌部落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他们却给现代社会和民族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和宝贵的财富。
 
  例如,在政治方面,他们曾经挑战过明朝的统治权威,促进了明朝的改革和进步。他们曾经利用明朝内部的纷争和弱点,发动了多次进攻和抵抗,并且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了明朝皇帝英宗。这些事件给予了明朝以沉重的打击和警示,也促使了明朝进行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调整,以应对外部的威胁和挑战。在明朝后期,明朝与瓦剌的关系也有所缓和和改善,双方进行了一些贸易和交流,互相影响和借鉴。
 
  在军事方面,他们曾经展现过强大的战斗力和勇气,给予了明朝以沉重的打击和警示。他们曾经利用自己的游牧优势,灵活机动,快速突袭,打出了一些惊人的战绩。他们曾经在亦集乃之战中击败了明朝名将李文忠,夺取了大量的战利品。他们曾经在土木堡之变中击败了明朝皇帝亲征的大军,俘虏了明朝皇帝英宗。他们曾经在北京保卫战中与明朝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虽然最后失败,但也给明朝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些战争使得明朝不得不加强边防建设和军事训练,提高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在文化方面,他们曾经传播过藏传佛教和蒙古文化,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他们曾经在漠北地区建立了许多寺院和佛塔,传播了藏传佛教的教义和艺术。他们曾经与明朝进行过文化交流和贸易,传播了蒙古文字、历法、音乐、舞蹈、诗歌等文化形式。他们曾经与汉族、满族、藏族等民族进行过文化融合和创新,产生了一些新的文化现象和风格。
 
  在民族方面,他们曾经与汉族、满族、藏族等民族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中国民族的团结和发展。他们曾经与汉族进行过婚姻联盟和贸易往来,增进了双方的友好关系和相互理解。他们曾经与满族进行过合作和抗争,影响了满族的历史发展和民族特征。他们曾经与藏族进行过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促进了藏族的宗教发展和文化繁荣。
 
  结语:
 
  你可能想不到,这个曾经令明朝头疼的瓦剌部落,如今已经彻底从世界上消失了,好在他们的血脉能够融入其他民族,永远传承下去。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和无常,让我们对这些曾经辉煌过的民族怀有敬意和尊重。文|依蔓子谈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明朝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