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战争军事 > 军事秘闻 >

玉壁之战: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关陇雄风与敕勒飞歌的经典对决

2023-07-22 06:22来源:通历史网
  公元546年10月的一天,西魏玉壁城(山西稷山西南);阴云密布,秋风萧瑟。城门口当先站着一个衣衫破烂,浑身血迹却又被绳捆索绑的年轻人。
 
  年轻人的旁边,是东魏的仓曹参军祖珽。在他们两人的身后,是一队满身戎装,手拿兵刃的东魏军士。只听祖珽高声向城上叫道:有请韦将军上城答话!
玉壁之战
  不多时,一员大将出现在城楼的垛口边,但见他头戴镔铁盔,身穿镔铁玄甲,外罩黑色战袍,肋下配剑。中等个头,面色黝黑;双眉紧锁,目光炯炯朝着城下望去。
 
  此人正是西魏玉壁守将韦孝宽,他看罢多时,认出那年轻人正是自己的侄子韦迁。他立刻就意识到:东魏军这是屡次攻城不克,黔驴技穷。因此抓来自己的侄子,想要胁迫自己献关投降!
 
  就在这时,就听祖珽又说道:韦将军想必认出来了这就是你的侄子,我奉高大丞相之命再次前来劝降。将军若是识时务出城来降,则你叔侄二人立时便可团聚。如若不然,你来看!说着,他用手一招,早有两把雪亮的钢刀架在了韦迁的脖子上。
 
  情急之下,韦孝宽脱口而出:且慢!话一出口,他又觉得似有不妥:想我韦家世代簪缨,难道今日竟要屈膝失节吗?一念至此,他不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韦孝宽,于公元509年出生于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的将门之家。他自幼性格沉稳,好读兵书,战策以及经史。21岁时就曾任前部先锋生擒南梁叛将萧宝寅,在军中崭露头角。
 
  不久,韦孝宽跟随大都督杨侃出镇潼关,深受杨侃的赏识并成了他的女婿。有了岳父的关照,再加上自身的能力出众,韦孝宽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
 
  自公元534年至537年,韦孝宽跟随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多次与东魏交战并屡立战功,由此逐渐成为关陇集团的一员名将。随后他一路升迁,历任南兖州刺史以及并州刺史。
 
  玉壁就是并州的中心治所,处于汾水的下游地带,是攻击东魏晋州的桥头堡。公元546年,东魏大丞相高欢率领大军自邺城(河北临漳西南)出发,大举进攻西魏。
 
  基于重要的战略位置,玉壁成了高欢眼中的首要攻击目标。东魏大军一到城下,便结成数十里的连营,将玉壁城从四面八方团团围住。韦孝宽得讯之后,来到城上仔细观望。
 
  但见城下到处都是东魏人马,人喊马嘶,不计其数。但是前后城门处却并未特别布置重兵把守。他略一思忖,便明白了高欢的意图:
 
  高欢知道玉壁城池坚固,若要强攻必定会付出很大代价。所以他才故意将城池包围,想对我形成心理上的压迫之势,从而逼我率部突围。他在前后城门处并无重兵,也就说明了他的目标并不是我,而是想趁我突围而走之后,夺取玉壁城!
 
  想到这里,韦孝宽打定了主意:据城坚守!他深知自己如果不上当突围的话,要不了多久高欢就会忍耐不住,对玉壁城发起猛攻。有鉴于此,韦孝宽严令全军人不卸甲,衣不解带,做好坚守城池的一应准备。
 
  转眼之间,已近一月。高欢因为军中消耗粮草数目巨大,终于沉不住气下达了攻城的命令。这玉壁城的北面城墙更高更陡,相较之下,南面城墙则偏低偏缓。于是,东魏大军率先在城南发起了进攻。
 
  东魏军并没有用云梯之类的器具发起强攻,而是在城墙下用泥土筑起高垒,再让攻城的军士爬上高垒直接跳入城中。韦孝宽眼见一座座高垒逐渐拔地而起,连忙命令守军找来巨木并牢牢捆扎在城南的两座城楼上,再起高楼。
 
  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东魏军的高垒和玉壁城的城楼都在不断地加高,可是城楼始终比高垒高一头。那个时代并没有钢筋混凝土,受制于地基牢固程度的限制,东魏军的高垒最高也只能达到原来城墙的高度。
 
  这也就意味着东魏军将士爬上高垒之后却依然无法攀缘入城。于是,东魏军的攻势渐渐弱了下来。城楼上的韦孝宽并没有就此放松,他命令嘹望哨探密切关注东魏军的动向,随时来报。
 
  翌日清晨,刚刚躺下不久的韦孝宽便被哨探叫醒:东魏军在城北发起了猛攻!他赶到城北一看,果不其然:这次东魏军架起云梯,前赴后继,如同潮水一般向城下涌来。
 
  守城的将士们早就严阵以待,东魏军攻击不力,一座座云梯被推翻,无数东魏士卒从半空中摔到城墙下,惨叫声不绝于耳。可即便如此,东魏军却依旧死战不退!
 
  韦孝宽一边看着,一边心中盘算着:高欢其人久经战阵,绝非鲁莽之辈;城北的城墙明明高过城南,他为何要选择此地攻坚呢?如此打法死伤惨重,他又怎么可能做这种赔钱的买卖呢?可事实摆在面前,那么,高欢究竟意欲何为呢?
 
  突然之间,韦孝宽眼前一亮,他明白过来了:这是佯攻!高欢真正的目标还在城南!想到这里,他连忙转到城南。早有哨探前来报告:东魏军没有在城南发起攻城,可是却在城下挖掘地道。
 
  他来到城楼边扒住垛口往下一看,但见城墙下无数东魏军士兵正在挥舞揪镐,挖土不止。韦孝宽不觉哑然失笑:好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连忙叫过两员副将,如此这般一番安排。
 
  两个时辰过去,在玉壁城内离南门不远的地方,数千玉壁守军便挖出了一条长长的横亘着的壕沟。壕沟的边上不仅满是全副武装的守军,还堆积了大量的柴草和引火之物,以及几个巨大的牛皮囊。
 
  渐渐地,从地底下不断传来挖土的声音,一会儿便从地道中探头探脑地钻出几个东魏军士卒。他们刚一露头,便被早已准备好的守军们乱箭齐发,刀枪并举,斩杀殆尽。
 
  躲在地道中的东魏军士卒一看情形不对,立刻转身就跑。然而,一束束点燃的柴草被守军们扔进了地道口。霎时之间,地道内火光一片。可这还不算完,又有十多个守军,每两人一组抱着牛皮囊跳下了壕沟,来到数个地道口前。
 
  其中一人将牛皮囊对准地道口,另一人抓住囊后面的手柄用力拉了起来。不多时,牛皮囊变得鼓鼓囊囊的,柴草所引发的浓浓烟气全被牛皮囊鼓进了地道之中。随后,地道中便传来不停的咳嗽之声和此起彼伏的惊慌叫声。
 
  不知不觉天色将晚,高欢闻报不禁大惊失色:想不到这韦孝宽如此厉害,竟能识破我之计谋!他连忙下令鸣金收兵回营,再想对策。此后一连几天,玉壁城下恢复了平静。东魏军再也没有攻城,而玉壁守军也得到了短暂的休整。
 
  韦孝宽却丝毫不敢懈怠,他知道高欢此来未建寸功,绝对不会就此退去。只是他一时还想不出,高欢下一步又会想出什么损招来攻城呢?就在他冥思苦想的时候,又有哨探来报:东魏军推着大木架子前来攻城!
 
  韦孝宽一时不明就里,于是赶紧来到城上仔细观察。这一看之下,倒让他吃了一惊。因为他知道哨探口中的大木架子,就是前朝三国时代流传下来的攻城利器,名曰冲车!
 
  这冲车是由十余根镶着铁皮的巨木榫卯而成,其下有四轮。攻城之时,由多名士兵推着冲车猛力撞向城墙。若是多架冲车一起发起进攻,再坚硬的城墙也禁不住它的连续撞击。这可怎么办呢?
 
  好在这冲车因为太过沉重,所以每发起一次进攻都必须后退数丈距离,然后才能再次撞击。两次连续撞击的间歇相对较长,也给韦孝宽留下了不多的思考时间。
 
  电光火石之间,韦孝宽急中生智:彼以极刚之物攻我,我当以极柔之物应之!他连忙命士兵去府库中取出大量的布匹,又唤来军中的裁缝将这些布匹牢牢地缝在一起。不大一会儿,便缝成了数面硕大的帐幔!
 
  在这些帐幔的顶端留有一个圆套,韦孝宽让士兵将数根木棍结实地绑在一起,然后穿入圆套之内。就这样,两个士兵各执一端,将帐幔从城墙上垂下,直到地面。
 
  东魏军的冲车发起了新的一轮进攻,可是这一次,冲车带着凌厉劲风即将撞向城墙时,便将巨大的帐幔激得迎风飞舞。冲车携千钧之力一头撞在帐幔上,就如同泥牛入海;刹那之间,力道全消!
 
  反复几次皆是如此,把推冲车的东魏士卒们累得气喘吁吁,热汗直流;可是冲车却再也没有触及城墙分毫。在中军观战的高欢见此情景,直气得七窍生烟:给我点起火把,烧毁帐幔!
 
  东魏军举着火把走近帐幔,却被城上一通乱箭和滚木擂石打回。于是他们在盾牌的掩护下,把用火油浸过的松枝和麻杆绑在长杆上,从盾牌后面伸出去焚烧帐幔。
 
  敌变我变,韦孝宽让士兵将锐利的铁钩也绑在长杆上,挡在帐幔的前面。等到东魏军的火杆伸过来的时候,便立即用铁钩将火杆头上的燃烧之物全部割掉。
 
  高欢见此情景不由得暴跳如雷,可是一时之间,他也想不出更好的攻城办法,只得下令撤军回营。接下来的十多天里,东魏军停止了进攻,玉壁城下出现了难得的平静局面。
 
  很快,这种短暂的平静就被打破,东魏军又开始挖地道了。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东魏军挖得大摇大摆,肆无忌惮;甚至在玉壁城的四周一起开挖。韦孝宽围绕着城墙走了一圈,发现开挖的地道居然有20余条!
 
  上次挖地道失败了,难道东魏军还会重蹈覆辙吗?应该不会吧?韦孝宽思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他只得一边下令抽调部分将士严密守卫在壕沟边,一边仔细观察东魏军的动向。
 
  让韦孝宽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东魏军挖到城墙下就不再向前了,而是抬着长度不同的巨木走入了城外的地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他冥思苦想,沉吟良久之后突然猛省:不好,城墙要塌!
 
  原来这最长的巨木,其长度要高于地道的深度。东魏军将巨木抬进地道,下一步就是要拆墙根了。他们会一边拆,一边用不同长度的巨木顶住城墙底;以免城墙坍塌下来,将地道中的东魏军砸死。
 
  等到最长的巨木也能顶住城墙底时,这帮东魏军就会撤退。他们在撤退之前,会将火油泼在巨木之上点燃。一旦巨木燃尽,便是城墙崩塌之时!到了那时,东魏军便可从崩塌的缺口之处,四面八方杀入城中!
 
  韦孝宽有心出城迎敌,可是又苦于兵少。若是不出城突围的话,城墙崩塌是迟早的事情。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不成?怎样才能在城墙崩塌的情况下,还能挡住东魏军的攻势呢?
 
  韦孝宽知道,此时已到了玉壁城的生死存亡之际!东魏军既然毁城来攻,那么自己也只能筑城去守!问题是这么短的时间内,又怎么可能筑得起一道新的城墙呢?如果无法筑墙的话,那么应该……
 
  足智多谋的韦孝宽在这危急时刻,终于还是想出了对策。他立刻下令让军中木匠连夜开工,赶制大量的木栅栏!经过一夜的齐心协力,木匠们终于在黎明之前完成了任务。他们所做出来的木栅栏,足够围住内城的四面。
 
  与此同时,韦孝宽命弓弩手埋伏在栅栏的不远处,长枪手紧随在弓弩手后面。天明之际,巨木燃尽;城南的城墙首先崩塌了,早已等候在墙外的东魏军士兵汹涌而入。
 
  可是他们走不多远,却发现前方层层叠叠的木栅栏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东魏军士兵们拔出刀来,七手八脚向木栅栏砍去。就在这时,只听一声梆子响,从木栅栏的后面射出密集的飞蝗箭雨!
 
  这些乱箭大多穿过木栅栏的格栅,前面的东魏军成排倒下,没有中箭的惊慌失措想要回身逃跑,却和后面的人马撞了个满怀。一时之间东魏军自相践踏,溃不成军。
 
  玉壁守军的长枪手趁势杀出,长枪从隔栅中刺出,又杀死了不少东魏军士兵,东魏军就此大败而回。韦孝宽趁机抓紧时间,命令士兵们或是填充地道,或是修补墙基。几个时辰之后,城南的城墙又修复如新了。
 
  败兵将战况报进了东魏大营,高欢闻听,气满胸膛!他本是一代枭雄,此次又是率领大军乘兴而来,誓要荡平西魏,生擒宇文泰!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这小小的玉壁城下,他的十余万大军居然会屡战屡败,折戟沉沙!
 
  高欢越想越气,可是却又无计可施,竟忍不住一口鲜血吐了出来!众将连忙上前将他扶在椅子上坐好,仓曹参军祖珽上前禀道:我愿到玉壁城下去劝说韦孝宽投降,丞相以为可行吗?高欢叹了口气,只得无力地点了点头。
 
  祖珽来到城下,高声对韦孝宽说道:我大军已经困城久矣,可西魏朝廷并未发来一兵一卒救援,将军坐守孤城何不早降呢?免得等到城破之日,悔之晚矣!
 
  韦孝宽朗声答道:我军城池坚固,兵有余粮。任尔等诡计用尽又能奈我何?困城不过一月有余,我军尚可以逸待劳,哪里就用得着救援呢?
 
  我倒是替你们担心呀,屡攻不克之下,难道不会军心浮动吗?实话告诉你,我韦孝宽乃是关西堂堂大丈夫,并非那屈膝投降,卖国求荣的鼠辈!
 
  祖珽被说得哑口无言,他随即命身边的军士将一封箭书射上了城头。又让随从们向城上大喊:韦将军是识君之禄,忠君之事,尚在情理之中;可你们这些军士又何必跟他一起赴汤蹈火呢?
 
  城上的小校捡起箭书交到了韦孝宽的手上。他打开一看见上面写着:凡能斩韦孝宽者,我朝可让其官拜太尉,封万户侯!韦孝宽看罢哈哈大笑,他命人取过笔墨,随手在箭书的背面写了几个字,又射回了城下。
 
  祖珽捡起一看,鼻子都气歪了。只见背面上写着:凡能斩高欢者同赏!他回到营中将经过向高欢讲述了一遍,这使得高欢病体愈加沉重,当时便起不来床了!
 
  祖珽却仍不肯罢休,他千方百计打听韦孝宽的家世,终于将住在太行山脚下的韦迁抓到了军前。然后得意洋洋地带着韦迁再次来到玉壁城下,企图用亲情胁迫韦孝宽投降,这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见韦孝宽说出且慢二字,祖珽以为有门,但是等了好大一会,却仍然不见韦孝宽开口。他忍不住高声问道:韦将军考虑得怎么样了?难道你真的不念叔侄之情了吗?
 
  这一声打断了韦孝宽的沉思,只见他满含热泪看了看韦迁,又转头对着祖珽怒目而视,凛然作答道:你且回去告诉高欢,两军对战当于疆场决胜,又岂可做此牵累家人的下作之事!就算他能借此卑鄙之道取胜,也必为天下人所耻笑!
 
  停顿片刻,他又对韦迁说道:今日乃是国家之事,叔父我岂能循此私情!想我韦氏,世受朝廷大恩;我韦家男儿若能为国死节,亦是死得其所!你就安心去吧!
 
  说罢,韦孝宽扭过头不忍再看。想到侄儿顷刻之间就会死在眼前,他不由得潸然泪下……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高欢自命一代雄主,也不愿行此龌龊之事。因此在祖珽临来之前早有吩咐:即便韦孝宽不降,也不得伤害韦迁!
 
  韦孝宽这一番慷慨陈词,大义凛然,使得满城将士都不由得深受感动,群情振奋。而祖珽也只好叹了口气,押着韦迁回到营中。高欢听完事情的始末,也不禁深深叹息:韦孝宽真人杰也!
 
  一缕夕阳透过帐幕,映照在高欢的脸上,让他更觉萧索之意。片刻之后,他强撑着从床上坐起身来,在众将的搀扶下走出帐外,然后艰难地跨上了马背。
 
  高欢轻轻地抖动缰绳,那匹跟随他多年的骏马慢慢放开了脚步,众将则紧随其后。高欢遍巡各寨,见士兵们满面凄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悲怆之情!
 
  他自山东信都起兵以来,力挫尔朱联军,攻取洛阳,另立天子。一路走来,可谓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然而,时光荏苒,岁月无情;他终究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少年。
 
  他也知道人生苦短,因此他多么希望能在自己离世之前能够一统天下……可是,曾经豪情万丈,想要和宇文泰一决高下的他,却竟然屡次败于宇文泰麾下一将!
 
  晚风吹过,更使他感到深深的凉意!他忽然想起了在六镇生活的少年时代,难道自己真的已经老了吗?想着想着,他嘴里便不由自主地哼起那首在鲜卑族中广为流传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身后的众将们也哼了起来,满营的将士们也跟着唱了起来。高欢从这雄浑而又悲凉的歌声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围攻玉壁已近两月,折损七万之众却依然徒劳无功,该是撤军的时候了……
 
  高欢带着满心的遗憾和不甘率军撤走了。只是他不曾想到,这一转身便是一辈子!回到邺城之后不久,一代枭雄高欢便在忧愤之中与世长辞。而关陇雄风与敕勒飞歌对决的这场玉壁之战,也成为了他的人生绝唱!
 
  客观地说,高欢败于韦孝宽之手,其实一点都不冤。这韦孝宽乃是南北朝时代不世出的名将,依《孙子兵法?行篇》而言,陈庆之横扫北方,可称为“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韦孝宽玉壁坚守,可称为“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韦孝宽21岁从戒,72岁去世,其军事生涯长达50余年,可谓世所罕见!其人智勇双全,性格沉稳,意志坚强。且长于离间、用谍、抚众、驭下以及拟定战略,堪称全能将才!在群星闪烁的关陇集团之中,韦孝宽无疑是最为熠熠生辉的那一颗!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军事秘闻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