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文史知识 > 文史百科 >

“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最早出于何处?

2023-07-30 11:32来源:通历史网
  “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是一句俗语,意思是当人处于欢快的时候,总是嫌夜晚太短,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难以尽兴;当人处于寂寞的时候,恼恨五更太长,只盼着时间快点过去,尽快天明。
 
  这个俗语,应该是揭示了人们都有的一个心理感受。
 
  此俗语最早出自元朝佚名词人《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题情》:“我欲待不思量,不思量那娇娘,不思量除是铁心肠。想着每日欢娱嫌夜短,今宵寂寞恨更长。”
 
  明代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也引用了这一俗语:“半夜更次,听得婆惜在脚后冷笑。
 
  宋江心里气闷,如何睡得着。自古道: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看看三更交半夜,酒却醒了。”
 
  《水浒传》引用该俗语之后,在文学领域广泛传播,尽人皆知。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文史百科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