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历史朝代 > 夏朝 >

夏朝皇帝列表及简介:细说大夏王朝的17位帝王(3)

2017-11-26 20:22来源:通历史网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而为夏王,迁都斟鄩(今河南偃师)。河南偃师二里头存有夏代宫殿建筑遗址,据说就是太康遗址。
 
    太康从小生活在安逸舒适的环境里,既没见过祖父大禹治理洪水的辛劳,也没见过父亲启南征北战的功绩。耳濡目染的只是夏启无止境的巡游畋猎和无度的奢侈挥霍。太康当了夏王后生活荒淫,朝政废弛。他经常带着妃子们到洛水打猎,一去就是几个月不回朝。他的五个弟弟看到这样,就写《五子之歌》进行劝谏。《史记·夏本纪》提到过此事,但没有收录这首歌。《古文尚书·夏书》收录有《五子之歌》,经考证,不像先秦作品,疑为王肃伪造。因为是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写成的,所以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后人就沿用“五子之歌”来作为臣子的劝诫之辞。白居易《与元九》有“闻五子洛汭之歌,则在夏政荒矣”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正当太康沉浸在游玩围猎的时候,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乘机侵入。后羿是唐尧时以善射著称的羿的后代。羿是唐尧时的英雄,当时,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使得大地龟裂,河流干涸,老百姓苦不堪言。羿就用他的神弓神箭射落了九个太阳,拯救了老百姓。夏禹时,羿封于鉏(今河南濮阳)。启在钧台大会时,后羿曾来朝贺。他看到启号令万邦,威风凛凛,心中羡艳不已,一直企图篡夺王权。太康的失政,给后羿提供了篡权夺位的良机。他利用夏民对太康的不满,夺取都城,不许太康回来,自己做了君长。左丘明说“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失国后,过几年就忧郁而死,在位二十九年。
 
    仲康,太康的弟弟。太康失国后,后羿虽然夺取了夏朝的政权。但由于大禹的余威尚在,各诸侯还是拥仲康为夏王。后羿迫于众诸侯的压力,愿意让出王位给仲康。但他提出一个条件:仲康即位后,不但要豁免有穷国的赋税,而且“夏后”要向有穷国缴纳两倍的赋税。仲康为了能早日坐上王位,也不管什么王族自尊,更不在乎是不是丧权辱国,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样,有穷国君后羿便让出了王位,率领着本国的军队携带着在夏都搜刮的大量财物,返回了有穷国的国都穷石。
 
    《左传》说,后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后羿不关心农业生产和老百姓的生活,整天沉溺于打猎围畋。后来,其亲信寒浞就买通后羿的家奴,杀后羿而自立。寒浞本来是寒国的一个奸诈的小人。大禹时,寒国臣服于夏朝,被封为方伯(方伯即各诸侯之长),叫伯明。伯明归顺夏朝后,将寒浞驱逐出境。寒浞于是投奔有穷国后羿,且得到了后羿的宠信。寒浞利用卑鄙手段,趁后羿不理政事,疏于防备,杀之自立,并霸占了后羿的妻妾和财产。寒浞与后羿的妻子纯狐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浇,后封于过,称过浇;小的叫豷,后封于戈,称戈豷。过浇和戈豷后来成了寒国的两个名将,为寒浞立下过汗马功劳。
 
    仲康的政权就是在有穷国政治混乱中建立起来的小朝廷,仍然以斟鄩为都。仲康虽然有点野心,但也不是一个有作为的人物,没有能力恢复夏后的规模。仲康即位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夏王朝的军队作战能力逐渐增强,仲康见有昆吾这样比较有实力的同盟军,以为自己可以和有穷国抗衡了,就宣布不再向有穷国纳贡,并且命令有穷国继续向夏王朝交纳税赋。仲康单方撕毁和约的行为激怒了有穷国,寒浞再次率领本国军队入侵夏后氏领地。有穷军如狼似虎,作战十分骁勇。夏后氏军队不堪一击,使得有穷军势如破竹,直逼夏都斟鄩。仲康慌了,为保留血脉,他派人把太子相送往邳国(今江苏),让他在邳侯那里习文练武,以防意外。果然,太子相送走不久,有穷军就兵临城下,夏军与有穷军暴发了更为激烈的战斗。仲康担心破城后,有穷国寒浞会进行血腥屠杀,便乘夜率众出东门弃城逃跑,北渡黄河,投奔了姒姓诸侯昆吾,把帝都再次留给了有穷国。后来,仲康在夏伯己樊的帮助下,以帝丘(今河南濮阳)为都,开始了偏居一隅的统治。
 
    太康一心想恢复夏室,但由于自己没有长远计划,对形势估计错误,最后落个偏安一角的局面,不久也抑郁而死,在位十三年。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夏朝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