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国学经典 > 诗词 >

白居易这两首山水诗,比摄像机拍得还要美,皆是经典

2022-09-25 14:30来源:通历史网
    引言
 
    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故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他的诗作多是悲惋之风,如是最著名的《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一点也不“乐天”。
 
    但实际上白居易在现实生活里,是一个很有生活意趣的人,在江州、苏州、杭州、洛阳都留下过他很多佳话。
 
    他这一生都活得很逍遥,拥有着通透的人生观,懂得去享受当下,大隐于朝,可见白居易是真的活得很清楚。
 
    50岁以后,他拒绝了高官厚禄,假病退隐洛阳,秉持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理,畅游在风花雪月、诗酒年华中,醉心于山水。
 
    这让很多人都很敬佩。
 
    今天我们就读两首他笔下的山水诗,感受一下大唐白乐天心中的畅意。
 
    “ 诗文赏析 · 其一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
 
    公元822年,白居易主动请求离京,去外地任职,7月授杭州刺史,10月到任。在那里,他留下了很多经典诗章。
白居易的《暮江吟》
    这首便是他赴任途中所作,笔触优美,轻松写意,展现了一幅绝美的自然之景。
 
    白居易纯粹写山水田园的诗很少,但每一首都是千古经典。
 
    诗文大意为:
 
    暮晚的斜阳倒映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晕染开来,让江水一半呈现红色,一半又是深深的碧绿;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九月初三之夜,悬滴的露珠像一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如同一把弯弓。
 
    白居易很重视对“理”的表达,难得有一首只是简单地抒情,却也写得这样好。
 
    诗中有暮晚、残阳、江水悠悠,还有半月、清露和夜晚赏景的绝佳心情。在旅途中,能有这样的风景相伴,想来也是很惬意的。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两句诗写得极妙,诗人弃用的“照”字,择用“铺”,更形象地说明了夕阳已经快要落下,接近于地平线位置。另外,“铺”是生活动词,也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慨叹,有人格化的拟用在里。
 
    半江红映,半江绿衬,写得更是精绝,江风把水面吹起褶皱,软浪的一面为红色,一面依然是碧色,这种细腻的观察力让人叹为观止,比摄像机拍摄的还要美。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在这两句诗里,诗人交代了时间,之所以诗人要这样写,是因为那一晚给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也就是说,其实这是两句叙事诗,只不过诗人并没有写在明面上,仅仅是写了露珠和月弯,颇具蒙太奇之美,让人浮想联翩。
 
    猜想,诗人这一晚是无眠,或者很晚才入睡的,因为眼前的风景太过于吸引人,漫步于江边,秋风有些微寒,但远离朝野醉心于山水之中,旅途的劳顿全然不见,更多的是对景色的留恋。
 
    结合前两句的时间点,说明诗人是露宿于此的,用了许久在此停留。吸引住诗人的景色,才能吸引住读者,这也是诗能千古流传的主要原因。
 
    “ 诗文赏析 · 其二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出自白居易的《白云泉》
 
    公元825年,杭州三年后,白居易又任苏州刺史,在那里留下了水利政绩和不朽的诗篇。
出自白居易的《白云泉》
    从诗的浅意中也可以看出,较于上一首,在这首诗里白居易的内心是有波澜的,因为期间他还卸任了太子左庶子,并在洛阳购置了宅邸,已经为退隐做好了准备。
 
    说明此刻他已经厌倦了朝政,当时“牛李党争”严重,元稹升相后,裴度就分司洛阳了,刘禹锡也马上复官于此。
 
    苏州卸任后,他曾与刘禹锡相伴而游,可见白居易此时的内心并不平静,诗中所述只是愿景。
 
    诗文大意可解为:
 
    天平山顶流淌着白云泉,白云泉的上方有白云在舒卷,泉水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这泉水你如此湍急,奔泻而下,是急着流到山下吗?本来在山顶这么惬意,又何必再去人间添波澜呢!
 
    白居易不愧是“写实”高手,短短几句山水诗,其中却蕴含了很多信息量,有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当局的暗讽。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这两句诗是对天平山白云泉自然之景的简单描写,虽然也赋予了人格,但还是很恬淡的。诗中构架出了三层境界,即地平线,山顶白云泉,和白云泉上的云朵,这是在为后面做铺垫。
 
    三层境界代表三种阶级,最高的自然是皇权,然后是权臣,比如“李德裕、李宗闵、牛僧孺”等势力集团,而自己则是仰望之人。
 
    如果皇帝无心无意,其实水是可以如镜如画的。
 
    犹记得,白居易任左拾遗时,就不断上书唐宪宗李纯,指出当朝的弊端,惹得宪宗不停地向宰相李绛抱怨。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两句是诗人想要表达的重点,他自己有归隐之意,遂暗示自己不想再卷入复杂的争斗中去,实际上他是有先见之明的。
 
    因为一年后李绅获罪遭贬,韦处厚因为李绅谏言而受排挤,元稹也从从相位上跌落,令狐楚很快上位充替了李绅,裴度又全力举荐李德裕,李宗闵被排挤出京后,他又力举牛僧孺为相。
 
    总之中唐后期朝局乱成了一锅粥,而李绅、裴度、元稹、韦处厚、令狐楚这几个宰相都是他的好朋友。幸好,白居易懂得激流勇退,离开苏州后就安享洛阳了,直至75岁终老。
 
    所以这首诗蕴含的道理颇深,值得仔细品读,一些镜头背后的故事,真不是摄像机能体现的。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诗词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