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野史秘闻 >

刘罗锅刘墉与乾隆皇帝的君臣故事:巧怼皇帝需要真才实学!

2022-09-28 10:10来源:通历史网
    当年,乾隆看见刘墉上朝,很是惊讶:“刘墉,原来你是个罗锅呀!”刘墉因此要乾隆每年增加俸禄2万两。
 
    要说这乾隆皇帝,也算是清朝一位颇有作为的统治者,他自号“十全老人”,然而这位“十全十美”的皇帝,却并非没有缺点。
 
    乾隆最大的毛病就是贪财。
 
    皇帝缺钱花,听起来像是天下奇闻,然而事实的确如此。
刘罗锅
    在中国古代,皇帝有两个金库,一个是用于朝廷日常开支的“国库”由户部管辖,另一个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库,称之为“内帑”尽管在皇权登峰造极的清朝,两者的界限并不清晰,然而身为九五之尊,乾隆也不好总向户部要钱。
 
    偏偏乾隆又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皇帝,花钱的地方自然也就多了。
 
    因此,向来只有他想办法找大臣要钱,哪里有被臣子敲竹杠的时候?
 
    说起来,乾隆这样称呼也是有原因的。
 
    原来,刘墉自从入仕以来,一直埋头苦干,乾隆几次见他的时候,刘墉都是一副伏案苦读的模样,似乎有处理不完的工作。
 
    因此,“罗锅”本是一句戏言。
 
    然而,皇帝是不能开玩笑的。
 
    身为九五之尊,皇帝的任何话语都有特殊的含义,一言一行必须慎之又慎。
 
    刘墉此后便以“御赐的罗锅”招摇过市,逢人便将此事说上一通,这样一来,倒搞得乾隆皇帝下不来台。
 
    丢了面子事小,关键是那两万两的银子,可把乾隆心疼坏了,他想:“朕贵为天子,难道还拿一个大臣没有办法吗?”
 
    乾隆转念一想:“你刘墉既然以罗锅自诩,朕就让你吃个哑巴亏!”
 
    原来,中国古代的官场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如果五官不够端正,轻则被同僚讥笑,重则被皇帝免职,还说不出什么话来。
 
    某次早朝,乾隆皇帝当着群臣的面,声称刘墉患有残疾,若是继续为官,恐怕有损朝廷的威仪,应该罢去官职,放归田里。
 
    刘墉一听,立刻高声喊道:“万岁此言差矣,古今天子名臣身有残缺者不乏其人,为什么我就不行呢?”
 
    乾隆闻言语塞,只得揭过此事。
 
    其实,在这则故事中,刘墉与乾隆皇帝属于“双赢”,刘墉得了钱财,而乾隆皇帝赢了一个“不计前嫌”的名声。
 
    试想,如果乾隆真的因此将刘墉罢免,将来此事传扬出去,天下百姓如何议论?
 
    由此可以看出,乾隆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还是放下了那两万两银子,回归到一个政治家的角色中。
 
    刘墉在朝廷为皇帝服务了二十余年,深知官场人情世故的他,平时很少与人发生冲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刘墉懦弱。
 
    乾隆时期,和珅权倾朝野,朝廷中许多人都看不惯他,刘墉正是其中的一员。
 
    有一年正月初一,和珅去给乾隆皇帝拜年,他特意穿了一身貂皮大衣,想要在乾隆面前讨个好彩头。
 
    刘墉的宅邸是和珅前往紫禁城的必经之路,刘墉先前已经得到消息,特意穿了一件破衣烂衫,在泥地里面给和珅拜年。
 
    按照清朝的官场礼仪,同级之间官员行礼,对方必须还礼,没有办法,和珅走下轿子,跪在了刘墉身旁。
 
    这样一来,和珅的貂皮大衣算是彻底报废了。
 
    如果说上面的故事最多只能算是小聪明,那么,接下来的这则故事,则彰显了刘墉在关键时刻的政治担当。
 
    乾隆皇帝有一个非常敬仰的人,这便是祖父康熙帝
 
    如何向康熙皇帝致敬呢?乾隆想了半天,想出一个办法来:“他老人家在位六十一年,我如果能在位六十年,便将皇位让给皇子,自己做太上皇去!”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禅让大典如期举行。
 
    正在紧要关头,乾隆却后悔了,他手持传国玉玺,越看越舍不得,最后竟然提出“传位不传玺”。
 
    群臣面面相觑,没有玉玺哪里算得上真龙天子呢?
 
    紧要关头,刘墉站了出来,他大声说道:“如果皇上留恋皇位,臣等便去通知嗣君(嘉庆)传位大典暂停,传位不传玺实在闻所未闻!”。
 
    在刘墉的坚持下,大典顺利进行。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罗锅”不仅有真才实学,更懂得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因此,他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称赞,也就不足为奇。
 
    与之相比,和珅虽然在生前富可敌国,却在乾隆死后不久便被亲政的嘉庆皇帝赐令自尽,两者之间可谓高下立判。
 
    参考资料:
 
    《刘罗锅巧对乾隆帝》金华 国学期刊 2012年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野史秘闻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