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文史知识 > 传统文化 >

1987年,“画郎中”邱锦仙在大英博物馆“抢救”中国古画......

2022-11-12 15:05来源:通历史网
    1987年,大英博物馆中,年轻的女子拿起一杯开水就泼到了古画上,还用旁边的刷子直接洗了起来。
 
    周围的人惊呼出声,想要阻止她却又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屏住呼吸看着她连续洗了5遍,一顿神操作后,奇迹发生了!
 
    就在众人眼皮底下,刚刚残破不堪的古画焕然一新,裂痕消失了,色彩鲜明了,破洞补好了,古画“活”过来了!
邱锦仙
    专家们非常好奇,纷纷围过来询问她究竟干了什么,为何会有如此奇效?
 
    这名女子就是“画郎中”邱锦仙,此时正在修复傅抱石的名作《金刚坡》。别看大家现在这么信任她,其实她还是个半道出身的修复师。
 
    1972年,机缘巧合之下,邱锦仙来到了上海博物馆工作,在每天与古老文物打交道的过程中,她渐渐学到了许多知识,摸到了修复师的门槛。
 
    看着那些残损的古画,她非常心痛,下定决心要掌握技术,拯救它们于水火之中,让世人有机会观赏到它们的美。
 
    她的努力被大家看在眼里,徐茂康和华启明两位师傅见她颇有天赋,也非常愿意指导她一些裱画技巧。
 
    到了1987年,通过多年的学习,她已经成为了一名技术纯熟的修复师了,能够针对不同类型和材质的古画进行精准抢救。
 
    一位英国古董商听说了她的名气,特地上门拜访,希望能够邀请她去伦敦帮忙修复中国名画。恰好邱锦仙也想了解一下国外裱画技术,于是打算出国工作两年时间。
 
    在国外修复了大量古画后,她准备回来了。没想到外国人被她精湛的技术折服了,极力推荐她的大英博物馆进行演示。
 
    抱着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心态,邱锦仙同意了,没想到她5洗古画的做法,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
 
    原来两周前,她就已经对《金刚坡》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确认了画作的墨彩极为特殊,遇热不散,遇水不化,经过数此模拟实验后,才敢大胆地往上面泼开水。
 
    将其表面软化后,再拿刷子洗去一些东西,这可是一个精细活,刷哪里,朝什么方向,用多大力度,这些都是要靠特别多手法和经验的,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会让古画遭损。
 
    正面处理完后,她还轻轻捏起画卷背后的腹背纸,小心翼翼地将它揭掉,换上新的命纸,再刷上秘制浆固定好。
 
    最困难的是《金刚坡》上的那些小洞,想要修补它们,首先就要找到对应的材料,还有注意含量配比问题,最后再想方设法让纹路、结构、包浆、全色都要跟画心一致,与古画本身融为一体,不影响整幅画的观感。
 
    至于为什么要用开水?邱锦仙解释说,对于这些绢本画而言,不掉色的话用滚烫的开水反而效果更好,如果掉色则可以选择温水和冷水,那样就必须要更加谨慎了。
 
    经邱锦仙修复过的古画,看不出一点痕迹来,大家都非常佩服她,这次演示也让专家们拍板决定:挽留邱锦仙!
 
    “我们太需要你了,只有你能救它们,让那些精美的中国古画重见天日!”而邱锦仙也知道,当时外国根本没有几个人能修复那些画,于是她选择了留下来。
 
    大英博物馆也向上海博物馆提出了申请,希望延长邱锦仙在伦敦工作的时间,考虑到其中深远的意义,上海那边同意了,希望可以让更多的古画展现在世人面前,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
 
    这一留,就是30多年,除了中间抽空回国探亲外,邱锦仙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研究和修复古画上,救活了数不清的名作,被大家称为“画郎中”。
 
    其中包括明代名画家吴伟的《九天玄女图》、代画家盛懋的绢本《映雪读书图》、明代画家朱邦的《明代宫城图》立轴等等,此外,她一共裱成了116件敦煌藏经洞绢画,为文物修复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培养更多出色的修复人才,这些年邱锦仙陆陆续续收了弟子,希望这门手艺能够传承下去。她还积极与日本等多国修复师交流合作,争取用最恰当的手法挽救文物。
 
    2014年,邱锦仙被任命修复《女史箴图》唐摹本,这时候她的学生已经可以参与到工作中了,她感到非常欣慰,也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
 
    他们也会运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来辅助完成修复工作,尽全力让古画重现神韵。2016年2月4日到18日,《女史箴图》唐摹本重新展出,大家纷纷抢票观看,感叹修复师的神奇技艺。
 
    它们饱经历史沧桑,敌不过岁月的洗礼,曾一度被“打入冷宫”,在黑暗中等待消亡,直到邱锦仙出手仔细修复,才让它们重现天日,存活下了,她无愧于“画郎中”之名!
 
    “古画永远修不完,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如今,邱锦仙已到了退休的时候了,她却仍然继续埋头挽救古画,一颗大匠之心实在是令人敬佩!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传统文化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