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深夜,机枪手卿伯金正在值班放哨。突然,旁边稻田里传来一些奇怪的水声,他睁大眼晴仔细一看,大叫:不好!原来,稻田里黑压压地正伏着一层日本兵。
卿伯金出生于1910年,按照上世纪的生活水平来看,卿伯金算是比较高的一类人了,身高达一米八三,力气也很大。
因此,在1933年的时候,卿伯金就和大多数青年壮士一样参军入伍。
![]()
入伍后,因为力气大,卿伯金被分配到了28军16师的91团,主要任务就是使用重机枪打敌人。
卿伯金也非常喜爱重机枪,一有空就研究重机枪,而在当时,他就能够很轻松的装卸重机枪,甚至只用几分钟就能装好他。
在抗日战争打响后,卿伯金就跟着大部队一起加入了抗日的行列。
这时候的卿伯金在正面战场上仍旧是用重机枪扫射敌军,即便如此,日军我我军两方在设备、实力甚至是装备上都差的很大。
当时,日军穿的是靴子,而我军只能穿草鞋。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因为设备相对日军落后,再加上十六师指挥的失误,导致十六师总共一万余名战士受到了重创,更是有将近一半战士在这场战斗中战死。
而原本我方阵地宝山也在这场战争中失守,导致我方不得不撤退。
经过战术调整后,我方好不容易又夺回了宝山几处地区,这时候的16师已经精疲力竭,需要休整了。
这天晚上,已经是深夜了,十六师的战士们纷纷已经入睡了,这天刚好是轮到了卿伯金和一名新兵战士值夜班。
虽然这时候天气渐渐转凉,白天也没什么太阳,但是因为不下雨,因此在深夜的时候一点小动静都能够听得一清二楚。
而在两人值班的前方,正是十余亩水稻田。
正在两人困意来袭渐渐放松的时候,突然听到了稀稀疏疏的声音,这声音像是稻田里发出来的,还夹杂着一些水声。
两人对视一眼,瞬间明白双方都听到了这个水声。
于是,卿伯金和新兵便悄悄靠近了稻田,卿伯金定睛一看:原来,稻田里黑压压地正伏着一层日本兵!
这可把卿伯金和新兵着实吓了一跳,冷静了一会后,卿伯金便蹑手蹑脚的离开,回到了营地,向上级报告了这个情况。
上级在知道这个情况后,顿时感觉大事不妙,正面冲突肯定伤亡惨重,况且暂时也不知道敌军一共多少人,敌军在明、我方在暗,因此不能轻举妄动。
思索了一番后,营长便想出了一个办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既然日本鬼子能这样包围我们,那我们也从背后包围他们。
既然是从背后包围,拿就必须要用强兵才行,于是营长便下令每一个连都得拿出一排强排来,一共四个强排一共200名士兵,从背后偷袭鬼子这样就十拿九稳了。
为了确保这次鬼子全军覆没,营长要求每个人都换上刺刀,看见鬼子就刺,速度也更快一些,还能节省弹药。
就这样,这个加强排就轻装上阵,拿着装着刺刀的枪,悄悄的绕到了鬼子后方。
这两百名士兵果然不负众望,日本鬼子甚至都没来得及反应,也没来得及装上他们的机枪,就被突如其来的我方士兵打了个措手不及。
每位士兵见到鬼子就是用刺刀狠狠的插,并且因为他们穿的是靴子,在稻田的泥地里面行走不便,也没有穿着草鞋的我方士兵灵活,因此,在这场偷袭战争中,鬼子可以说是没有一点优势。
后方强排的刺杀,再加上前方卿伯金用重机枪扫射鬼子,没一会儿,鬼子就全军覆灭了。
后来在清扫战场的时候,我方士兵也是收获满满。
经过统计,这次战斗一共歼灭鬼子一百九十余人,缴获重机枪12把,大量子弹以及数十把步枪。
而卿伯金在这场战斗中也是受到了嘉奖。
其实不止这一次战斗,在部队休整期间,卿伯金还用重机枪打下了正在空中盘旋的日军飞机,在淞沪会战后,卿伯金在部队内也一直担任保安工作,参与八年的剿匪行动。
但是在无数战斗中,淞沪会战是他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一场战役。
1948年,卿伯金就退役,回家乡继续务农去了。
这一走就是六十年,直到2008年2月3日,这位老战士寿终正寝,他的一生才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