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考古文物 >

1989年冬,清末名臣曾国藩的墓地被盗墓贼炸开。次日,考古队赶来查探情况,随后便提出了永久封存的建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022-11-22 15:29来源:通历史网
    作为清末的重臣,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者之一,也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生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平凡的人却离开得那么突然。
 
    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在南京的府中散步时猝死,终年62岁。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求落叶归根,曾国藩也不例外,在其去世后,其子将灵柩于是年5月下旬运抵老家湖南长沙府湘乡县。
曾国藩
    曾国藩的墓地一开始是位于金盆岭南侧,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幽雅,而且他还曾在此训练过湘军。由于曾国藩离开得太突然,因此这里也只是长子曾纪泽给他临时挖掘的下葬地点。
 
    在他去世的两年后,妻子欧阳夫人也离开了人世,长子曾纪泽将父母合茔于伏龙山南侧,让二人永远相伴相随。
 
    这处墓地在此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无数次风风雨雨,尤其是在建国之后曾遭受过3次破坏,其中情况最严重的一次则是发生于1989年。
 
    那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山上传来的一阵“轰隆隆”巨响,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次日,当地镇文化站、望城县文管所及派出所组成一支考古队赶赴曾国藩的墓地查看情况。
 
    果不其然,又是那些只顾发财的盗墓贼。工作人员在现场发现了贼人遗留的钩子、绳索和手套等盗墓工具,除此之外,众人还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
 
    经过勘察,工作人员在墓地的上方找到了一个直径大约一尺多(30多厘米)的盗洞。看样子,这伙人应该是在盗墓的过程中低估了此墓的坚固程度,虽然经过多次爆破,但也仅炸开了一个很小的盗洞。
 
    人们朝从洞口往下望去,可以看到一个黑乎乎的长方体,这应该就是曾国藩本人的棺材了。
 
    为了查清楚墓地的损害程度和陪葬品的丢失情况,一名身形偏瘦的队员主动请缨,亲自下到墓里面做调查。一段时间过后,众人用救生绳将这名队员拉了上来,而对方也开始讲述在洞里的所见所闻。
 
    曾国藩的棺材是金丝楠木的,密封得很结实。棺木上有火烧过的痕迹,他猜测盗墓贼一开始想使用这个方法打开,在发觉没有效果后,又在棺木上挖了一个小洞,用铁钩子从里面勾取陪葬品。
 
    由于盗墓贼完全无法探索整个棺木内部,所以只被盗了小件的陪葬品,大部分随葬品并没有动。工作人员还看到了一顶清朝官帽,其材质是上等的蚕丝,价值不菲。估计是盗墓贼跑得太急,没有来得及带上,又或许是觉得这顶帽子不抵那些金银财宝珍贵。
 
    曾国藩好歹也是一代名臣,功也好,过也罢,他早已成为历史人物,而他的墓葬也自然是历史的遗迹,如果我们不懂得多加保护,那不就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做法了?最终,考古队将那顶官帽放回了棺木中,并提出一个建议:将曾国藩墓彻底封存!
 
    对此,长沙市文化局和市政府深表赞同,并特意派人用钢筋、水泥将盗洞封死,并对曾国藩墓的抢修加固。
 
    由于线索太少,那伙盗墓贼至今都没有浮出水面。但好在当地政府对其愈发重视,并在1996年时将曾国藩墓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后来,当地文物管理所还组织了曾国藩墓修复工程。然而,管理所却低估了整修难度,曾国藩墓周围均是农田、村庄,如果要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仅拆迁款便是不可承受之重。最终,该项工程不得不停工。
 
    那个曾经一跺脚就环宇乱颤的清末重臣,在百年以后的今天也就剩坟头蒿草一蓬。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切又都归于平静了……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考古文物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