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历史网 > 战争军事 > 军事秘闻 >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毛主席和彭德怀之间关于“速战”的小故事,被外界猜测纷纷。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2-11-27 11:16来源:通历史网
    抗美援朝运动在当时的时局下,我们必须参与这场战争。当时我国刚刚结束二战和解放战争,百姓们都在休养生息当中。美国人正是看中这一点才对朝鲜贸然出击,可当时如果我们不援兵朝鲜,那么下一个倒霉的就是咱们。
 
    关于是否出兵,中央也经过了好几轮的讨论,最终毛主席亲自下令,出兵援朝。也自此拉开了抗美援朝长达八年的时间跨度。天下风云出我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无数英雄诞生,也流传了不少英雄事迹,而抗美援朝的精神也将永远长存。
毛主席和彭德怀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发生在1951年的春天,当时对方联军在中朝军队的重创之下已经退出了三八线附近,敌人内部产生矛盾,而当时我军也正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撤退出朝鲜,又或者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进军。
 
    当时的总司令彭德怀二月份回了趟北京,面见了毛主席之后我军采取了长期作战的准备。而新的流言蜚语也就这么诞生了。结合后来彭老总的采访,一些人推断出在当时前三次战役都成功的情况下,毛主席希望我军能够速战速决,尽快撤出朝鲜战场。
 
    是彭德怀苦口婆心劝住了主席,才让主席认识到这场战争要打赢,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毛主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彭德怀的想法才是正确的。这个说法不知何时流传开来,传的人越多似乎大家也都当成了真相。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其不尽然,1951年1月在前三次胜利之后,彭德怀接到了毛主席的命令,希望能像前三次一样稳固大局,但毛主席的意思并非是快速获胜。但在当时山遥路远,电台的传播并不是十分迅速。
 
    战局转到二月份,当时的志愿军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歼敌成果,但大部分都不是美军,是南韩军队。几次战争打下来,我方已经损失掉四分之一的人员,而后方补给又不能及时跟上。如果再往南推,要给前线队伍补给就十分困难。
 
    于是这时彭德怀意识到不能盲目地南进,但军中大部分情况在电报中不能说得十分详细。于是彭老总向毛主席请示,希望能亲自回京一趟,亲自汇报。于是在毛主席同意之后,彭德怀回到了北京。
 
    而正是这次回京才让毛主席知道前方的真实情况,于是毛主席立刻决定,“能速则速,不能则缓。”把选择权交给了前线的部队,同时也在后方做了长期补给的准备。并且二月份立刻开通了新的补给线,十几万军队又扑向朝鲜。
 
    而彭德怀的这次回国,把真实的战场情况带回了国,也让我军整体做出了方向上的调整,更是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空前支持。可以正是因为有彭老总的这次回国,才让我军在后期获得了胜利,稳扎稳打。
 
    有人也许会说,那不就是彭老总纠正了毛主席的错误吗?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早在1950年,毛主席发往前线的电报上,已经说明了要做好长期打算。所以从一开始不论是后方还是前线都知道,这是一场长期战。
 
    而彭老总回京解决最大的问题,依然还是补给。前方战事吃紧,而这一来一回,也让中央下了决断,立刻增增员了补给兵,让前线能够更好作战。
 
    甚至还派出了空军,因为当年中朝两国在战场上没有制空权,美国的战机整日在头顶上盘旋,一个炸弹能要咱们许多战士的命。于是空军队伍希望能修建机场,但最终因为受到美国人的阻挠,终究没有成功。
 
    所以彭老总的目的很明确,回京就是要援兵的,否则这场仗不好打。在第四次战役中,中朝一共歼灭敌人七点八万人,尽管为后来的赢下了不少物资和有利条件,但我军在此次战役中也损失了四万多人。
 
    辛亥革命之后,我们赢下的每一场战斗都不容易,是前人的血肉铺成胜利的路。天寒地冻,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美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可以说比咱们好上不知道多少倍。但正是因为中国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战胜美军,战胜所有的敌人。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放在任何战火纷飞的年代同样适用,抗美援朝就连毛主席的儿子都牺牲了,而新中国正是在这样的艰苦中成长起来,到现在成为独当一面的世界强国。

显示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军事秘闻最新文章
    热门图文